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及方案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于丰
[导读] 现阶段,素质教育发展愈发深入,
        于丰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700

        摘要:现阶段,素质教育发展愈发深入,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固有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促使固有教学认知逐步被新颖教学观念取代。在现代化教育观念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意义重大,因此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物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怎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大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故此,文章将围绕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分析,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是针对全部理解信息的合理应用,形成新颖的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服务。我国正处于构建全面小康阶段,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持与帮助。为了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受传统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限制,高中物理教学未能展现新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足,成为限制与阻碍学生未来发展的诱因。基于此,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运用行之有效的培育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综合化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育情况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限制,导师学生盲目追求考试分数,而使自身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育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新意识薄弱,实施难度较大
        由于学生受应试教育环境的熏陶与影响,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学生,我国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却不如西方国家的学生[1]。具体表现在:在高中物理教学期间,有关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应用频次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于部分物理实验,尽管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但是当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室后,学生无法完整、清晰、直观地展开实验探究,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培养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学生缺乏毅力,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高中学生都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但是学生自身缺乏毅力,在高中物理实验探究中,尽管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存在半途而废、朝三暮四的学习现象。部分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需要大量计算的物理难题时,由于内心十分浮躁,无法冷静下来深度思考物理问题的内在本质,从而迫切地向物理教师、同学等请教问题的答案,甚至学生运用互联网手段,找寻问题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育造成一定影响,成为限制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育方法
(一)构建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创新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期间,为了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身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身心投入到物理课堂当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问题,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探索物理问题的内在本质[2]。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围绕教学主题,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存在相应缺陷的用品、器具、材料等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引导学生对其物品进行深入观察,当学生发现物品存在相应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想一些办法弥补这些物品的缺陷,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使学生的创造热情保持活跃状态,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楞次定律”知识内容时,教师通过运用演示实验教学的方式,利用有关实验工具,模拟磁铁磁感线、方向等内容,在演示期间,教师对条形磁铁向下插入与向上拔出的实验过程进行重点演示,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并让学生试着分析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界限,通过对物理演示过程加以观察,进一步理解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物理教师在示范期间,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邀请几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感,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物理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平板小汽车、黑盒拿出来,并将铝环安装在一个黑盒之中,另一个黑盒安装磁铁,将强力磁铁不断靠近小黑盒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小汽车的运动变化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形成此种实验现象的原因?”等问题,当学生独立思考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互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实践讨论中学生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的结论,使学生轻松克服学习难题。通过运用此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创新能力得到良好激活,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保障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
(二)强化质疑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形成
我国著名的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所言“可以准确的提出问题,也是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此可见,质疑在创新思维实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思维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促使我国大多数高中学生缺乏相应的质疑能力,对于教师、课本存在盲目相信,不敢将自己的质疑提出,这也成为限制与阻碍学生创造能力养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因[3]。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将自己的质疑大胆提出,鼓舞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相互争辩,发表自身的见解与看法,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表言论的平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锻炼自身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若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时,物理教师不要忙着判断对与错,而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正确审视,让学生不再畏惧同学的嘲讽,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舞,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加深学生对物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造卫星在宇宙的速度”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两幅趣味漫画,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一幅漫画呈现桃子成熟了,从树枝上掉落的场景;另一幅漫画呈现一颗桃子树,树梢悬挂一轮明月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对两幅漫画展开细致观察,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和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向教师提出“桃子为什么会从树枝上掉落?”“如果桃子树茁壮成长,会不会与月亮一般高,然而此时树枝上也掉落一个桃子,那么桃子还会掉落到地上吗?”等问题,教师对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赞赏与鼓舞,并合理运用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展开物理学习探究,端正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让学生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发挥学生独特的见解或意见,使学生在质疑中找出新的发展点,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界限,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期间,教师要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而对学生展开创新性教育,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投入到物理课堂之中,为学生不断渗透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物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新新.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商情,2019,000(004):221-221.
[2] 胡尔立.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外交流,2018,000(016):159-159.
[3] 邓万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明日,2018(41):87-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