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锋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德育与智育共同组成了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作为从行为上、思想上约束学生的教育理论,德育在情感、素质与意识等角度都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教育管理价值,是培养人才顺利成长的基本前提。针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德育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德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负面问题。本文从中职德育工作展开论述,思考如何构建全新的德育实践体系。
关键词:“育人为本,科学管理”;中职;德育;实践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以“育人为本”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其要求有关教育单位、教育人才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将育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在践行国家教育计划所提出的相关要求的同时,能够给出科学规范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以此保障职业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对中职学生发起德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改变社会舆论
现代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职教育活动也在现代教育改革理念的帮扶下迎来了新的春天,其正在逐步褪去素质低、能力差、目光浅的负面标签,向着培养全面型、现代化人才的方向不断前进。可从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来看,大部分家长及非专业教育人员对于中职院校依旧抱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其认为,中职教育疏于管理,理念陈旧,教师拖沓,进入中职院校等于允许学生自我放纵,故此,“中职学生”在部分学生家长的口中已经成了一种“讽刺”。当外界环境开始对中职教育活动表现出抵触心理,未来人才的补给并不能得到保障。
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中职院校必须尝试构建科学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依靠全面化、一体化的管理制度解决中职管理问题,以此来提升中职管理水平,提高社会舆论的整体评价。发起以“育人为本,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在根源上解决“中职低人一等”的负面评价问题[1]。在德育教育活动中,中职学生与教师进行接触的频率大幅度增加,教师能够在情感、意识等角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展现中职教育的情感引导价值。通过德育教育,教师能够对中职学生的不当行为、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干预,将德、礼、信等概念带入教学活动当中,对中职学生发起全方位的教育。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德育教育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行为管理制度,通过德育,中职教育以更完备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
(二)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个体技能
受到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与个人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表现出多种短板问题。部分中职学生胸无大志,对于未来的教育活动及成长历程缺乏规划,以毕业、就业为唯一行动目标,人生观上缺乏抱负,人生目的过于模糊。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为社交活动、学习就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落实德育教育,能够针对中职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负面问题重新敲定教学计划,依靠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理念改正中职学生身上存在的短板问题。德育教育理论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复杂,不仅包含个体的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更包含对未来素质的规划。在“育人为本,科学管理”理念下,教师能够结合德育教育的有关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限制,以此来取得较为出色的教学成果。
二、“育人为本,科学管理”理念下中职院校的德育策略
(一)尊重学生,以身作则
在提起“德育教育”这一话题时,部分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如何在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等角度下工夫,忽略了自身作为引导者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干预作用。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育管理人员,教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思想意识,在德育教育活动中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够为德育教育的推进提供一定的支持。
在教学及生活关节,教师应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严格管理,依靠行动准则约束自身的行为,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提问,以谦和的态度、平静的语气为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解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在日常生活管理环节,教师应摒弃谈话、批评等落后的“教条式”教育方法,依靠线上交流、书写信件等间接性的交流方式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指出学生行为上、思想上的不当之处,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2]。谦逊和善的教学风格能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与包容。当对教师的良好品格形成一个确定的评价时,学生会将这种评价带入到自己身上,向着教师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追逐榜样的过程中慢慢成长。
(二)结合文化,文以载道
文化理论是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素质,一些包含深意的文化宣传材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化交流欲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尝试利用文化材料开展德育,鼓励学生在鉴赏文字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道德素质。
以经典文化作品《二十四孝》与《弟子规》为例,教师可结合有关文化材料发起德育教育工作。以《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两个故事为例,七十多岁的老莱未来让父母欢笑仍然穿上彩衣扮演孩童,这不只是对孝道的表现,更是对家庭和谐关系的维系,借助文化故事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与家庭观念。而在“卧冰求鲤”中,少年王祥卧在冰上为继母求取鲤鱼,结合继母的所作所为,王祥的行为不仅仅是“孝”,更是包容与博爱的集中表现。而《弟子规》中的“出必告,返必面”等表述则阐明了为人子所应履行的职责,其在强调个体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对个体的行为习惯做出了要求。结合古典文化,刻板的管理理论能够以更为生动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当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满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求知欲,还包含其情感意识。
(三)发起实践,展示自我
实践活动能够以更为真实的方式展示学生的道德意识。在“育人为本,科学管理”的要求下,仅围绕理论发展而来的德育教育是单薄的,在帮助学生检验德育教育的价值之前,学生并不能理解德育教育的真谛。
在发起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德育教育的有关要求重新规划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如清扫马路、看望社区的孤寡老人、打扫班级卫生等,不分高低贵贱,重在全员参与。部分中职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奉献精神,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表现出懒惰、懈怠等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之后书写实践反思,对自身存在的短板问题、对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工作[3]。在完成实践之后,一定要帮助学生交流感想,鼓励其大胆地说出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感,依靠集体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科学管理将死板、僵硬的管理视为大忌,围绕学生的经历、情感开展德育教育,这才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
结语:
“育人为本,科学管理”依旧保留着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在发起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掌握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德育教育的有关要求融入实践感悟、文化学习等板块,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领悟德育教育的内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英.浅谈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J].关爱明天, 2015, 14(012):280.[2]石杨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谈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拓展[J]. 才智, 2010(03):250-251.
[3]方雪燕. 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德育观念的转变与发展[J]. 华夏教师, 2013, 6(0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