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黎鸿文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初中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能力

        黎鸿文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永固镇初级中学     526438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初中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有效的将主要任务融合在一起,基于对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推进初中生塑造知法依法的健全人格,形成正确向上的三观。本文从初中生拥有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提升与学生互动以及核心素养的几点因素,旨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思路。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
        引言: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够终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等多重因素的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具有能够明辨是非的价值导向。因此,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养成对初中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正确健全的法律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况
        (一)师生双方将学习重心放在其它学科上
        在初中阶段,由于初中生刚进入新环境和学校课程的增多,大多学生在进入校园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初中生活和节奏,他们都习惯性的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数英学科的学习上,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就不太重视。在班主任和其它学科老师的言语影响下,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对这门课有了松懈的学习态度。上述几点原因是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效果的其中几点因素。因此,班主任应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初中生的积极影响,不能占用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课堂时间,必须要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缺乏兴趣
        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进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但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课堂氛围主要以情景塑造行为和守法意识的培养为主,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不同,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法律能力,这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在经历小升初阶段后,尚且处于适应新环境的摸索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若教师仍采用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会感到枯燥无味,逐渐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失去兴趣。
        二、发展道德与法治意识对初中生的重要影响
        初中学段是初中生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较大的一个时间段,三观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形成不良或者不健康的价值观,导致走向不好的人生道路。因而,对初中生展开积极向上的道德与法律课堂是绝对必要的[1]。同时,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传播,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网络中不乏不良信息的传递,使得部分没有生活经验的初中生受到影响,变得出口成脏、浮躁虚荣,甚至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在网络上成为键盘侠等等,只有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的健康引导,才能使初中生正确自己的生活态度,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困难和负面情绪,避免学生走上歧路和在网络上对其他人造成伤害。而这些教育的引导,也能够使学生成长为建设祖国未来的强力基石,能够更好地为祖国强健而努力奋斗。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知道法律的必要性,还能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保卫自己的权利,更是学生健全三观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位学生学会做三观正常、行为规范的人的主要课堂之一。
        三、基于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表现
        初中生在经历升学后,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此期间部分班主任会出现主张以语数英学科为主,占用其它学科的课堂时间给语数英学科学习等现象,这也会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工作很难展开,缺少小学课堂到初中课堂的一个衔接过程。例如部分教师还像小学似的以游戏情境为主,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囫囵吞枣似的学习,实际却什么也没学到,这些现象都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果不佳,学生逐渐丧失对课堂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像小学似的以游戏、情景为主,也不能完全干巴巴的教学知识。在学生初入校园时,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平时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多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利用好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课程内容《成长的节拍》等,既能使学生快速融入校园环境和班集体,也能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在保持初中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后,教师逐步渗透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将立德树人观念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立德树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的核心准则。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就要将立德树人观念采用互动教学方式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比如教师应在课前思考,本学期或者学习这门学科是为了培养怎样的学生、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等问题,并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点来拟定接下来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等,在了解本班学生后,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情况更改自己的教学方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活动[2]。
        例如,在学习《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可以依据对本班学生的了解,预设几个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明天要出去玩”、“和爸妈约定好出去玩却被爽约”“遇到难题时会怎样”以及“面对朋友的误会有什么情绪”等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大多都是学生会遇到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的表达自己,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感受,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使学生学会积极表达,正确舒缓自己的负面情绪。
        (三)运用多重方法,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可以引入新兴媒介至具体教学中,使得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边界,能够更好的理解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行为[3]。
        例如,在《青春时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PPT列举出初中学生在青春期会发生的各种变化,并引导学生认知这些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是正常的,避免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变化产生嘲笑或者鄙视等现象,如:“女生身体的发育”、“男生喉结长出和声音的变化”“对于家人或者同学的话语变得更加敏感”等等,教师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理常识,并说说自己在这段时间遇到的一些变化或者烦恼,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帮助,使学生明白这些变化是普遍的,更加深入的渗透道德与法律意识。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近期的一些新闻或者社会话题来增加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可以有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等多种互动形式,教师进行从旁引导,既能使学生了解他人的想法,扩展自己的道德与法治层面,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实践,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行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时,教师可以举例交通规则,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等等,教师拟定情境,让部分学生进行互动参与进去,部分学生当观众做评价,几次轮换交替之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行为的认知愈发清晰明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互动与核心素养的习得。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的观念贯彻在教学行为的始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内运用多重策略,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律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3):131-132.
        [2]裘益惠.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8, 000(018):P.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