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姿
安徽省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2300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典型代表,小学美术在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动手能力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人士共同的认知。美术科目在小学的素质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新改革美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外,还能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得到放松,做到劳逸结合,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一、培养动手意识,增强动手兴趣
美术科目不同于其他课程,该科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受制于传统思维,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不愿意亲自动手,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动手的意识,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师的思路上来,增强学生的动手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动手的兴趣和意识,教师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进行“手工作品的制作”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手工作品,通过这些正面的案例来激发学生进行手工创作的热情。此外,教师在展示课件的同时,可以向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这样的手工作品在制作时难不难呀?”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其实这些手工作品的制作并不难,他们都是高年级的同学自行完成的,大家只要用心去学,积极去做,你们也可以完成这样高质量的手工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创作手工作品的兴趣和信心,这样,教师在对学生教授手工制作的方法的时候也就可以事半功倍,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动手能力
(一)强化美术鉴赏,奠定动手基础
美术科目设立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水平。鉴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科目的起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牢牢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审美爱好等,为学生选取一些合适的美术作品。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切不可选择一些绘图抽象、结构复杂的作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程教学。除了名家大师的绘画作品之外,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这样除了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之外,还给学生树立了典型,能够激发起学生动手绘画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闪光的烟花”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就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让学生来进行鉴赏;或者是选取一些学生会画的优秀的烟花作品让学生欣赏,以此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烟花的魅力,还能够激发起绘画创作的动力,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利用废物改造,锻炼动手能力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给学生灌输“生活处处有美术”的意识,要让学生留意到生活当中的美和美术创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训练自己的美术思维,展现自己的动手才华。教师可以通过工艺美术课的形式,要求学生留意生活当中的废物,巧妙地设置废物改造的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一些废纸,然后利用胶水、颜料等工具将废纸团制作成地球仪的形式;或者带领学生收集饮料瓶,然后将这些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一些卡通造型,进行合理的废物改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动手的习惯。
三、开展手工课程,加强动手实践
在美术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当中,手工课程是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也是最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课程。因此,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保持对手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同一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然后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赛。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一举两得。
另外,教师不能仅仅注重课堂教学,还要带领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学到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比如在进行风景画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郊游和爬山,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对风景绘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比如在进行动物绘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观察,让学生亲身实地地感受和观察小动物,然后再进行绘画创作。值得注意的是,美术教师也需要和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美术技能不足,因此在教学时主要是以模仿为主;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也要要求学生能创作出自己的东西,尽量不要“画”之无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好美术课程。
四、结论
总而言之,广大教师要对美术教学重视起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 艺术品鉴, 2018(4Z):273-274.
[2]李秀琴.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8):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