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昌菲
潍坊学院 261021
摘要:胶州秧歌是山东地区经典的民间歌舞,具备较强的地方特色。并且在地方高等院校中,开设了胶州秧歌教学课堂,为民俗文化的传播贡献一定的力量。本文将简析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并且提出当下地方高等院校胶州秧歌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式,提高地方高校胶州秧歌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民俗文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地方高校;胶州秧歌;教学改革
引言: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越发强烈。胶州秧歌,作为山东的一种民俗歌舞,能够让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展现出山东的文化,并且将山东地区人民的淳朴、热情展现出来,包含着山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加强地方高等院校的胶州秧歌课堂教学,也能够将该种歌舞通过系统教学的方式传承下去,让民俗文化富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年轻一代的介入,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
一、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
民俗文化通常来源于生活,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1]。胶州秧歌,是山东三个秧歌之一,流传于山东胶州湾一带,并被居民所热爱。胶州秧歌同其他民俗文化相同,都拥有较为有趣的起源,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发源地的风土人情。为了让这份包含民族文化的民俗歌舞永远的传承下去,单纯的依靠口口相传是存在一定限制性的。在建国初期,广大专业舞蹈工作者就开始深入到胶州农村,学习胶州秧歌,并且将胶州秧歌融入到高等学校民俗舞蹈的教学当中,为胶州秧歌带来一个健康良好的传承方式。
二、地方高等院校胶州秧歌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一)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胶州秧歌具备着较强的民俗文化,并且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历史底蕴[2]。在教学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应当深入到农村,对真实的胶州秧歌进行考察,总结胶州秧歌的文化底蕴以及胶州秧歌蕴含的民俗文化。所谓民俗文化的传承,并非是让年轻人学会民俗文化的活动或者动作,而是要让年轻人了解民俗文化中包含的优良文化传统的,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民俗文化中包含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文化传承。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胶州秧歌的民俗文化,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让教学中充满艺术感,并且在艺术感中,加强学生对其中涵盖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胶州秧歌所展现出来的民俗文化。
(二)坚持多元化教学理念
胶州秧歌是一种以舞蹈和音乐为主的教学[3]。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而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年轻人群体,落后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对胶州秧歌的学习产生倦怠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校展开胶州秧歌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较高的自律性,并且切实热爱民俗文化。但是,如果胶州秧歌教学课堂过于单一,就难以维持学生对胶州秧歌的热爱。因此,在展开胶州秧歌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多元化教学课堂,通过创新教学,让学生长期维持对胶州秧歌以及民俗文化的热爱。
(三)开展合作教学模式
胶州秧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胶州秧歌的传承应当教给年轻人,而非是自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行挖掘胶州秧歌的相关知识,而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引导功能。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打破传统“上下级”关系,而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胶州秧歌的相关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产生问题时,能够自主询问教师,找到解决答案。另外,在学生群体之间,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学到的胶州秧歌相关知识。通常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较为融洽,并且更愿意在同龄人之间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另外,胶州秧歌本就可以由多人共同完成,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起来进行胶州秧歌的训练。
(四)加强教学实践
胶州秧歌是一种歌舞,而歌舞就必然要有肢体上的活动,而实践就是让学生了解肢体动作的过程。而胶州秧歌,其本身具备着较强的文化氛围,舞蹈者在舞蹈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胶州秧歌的文化气息。因此,在胶州秧歌课堂上,教师就需要提高学生实践的时长,让学生通过舞蹈的方式感受胶州秧歌带来的文化底蕴。另外,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找出自己表演中的缺陷加以完善。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集体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构建一个共同训练的团体,并且在集体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将胶州秧歌的民俗文化完全展现出来。
(五)在训练课堂纳入“即兴舞”
在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不是模仿艺术,而是创造艺术。胶州秧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本就是地方居民为了表达自身情绪所演变而来的一种歌舞形式。因此,在胶州秧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可以让学生依循着胶州秧歌的舞蹈规律进行即兴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在胶州秧歌中,将学生的情感展现出来。即兴舞蹈也并非是完全毫无约束的舞蹈,教师要有意让学生在胶州秧歌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在欢快之余,仍然能看到胶州秧歌的影子,也就是说,在即兴舞蹈时,随便几个动作,就将其称之为胶州秧歌,那是不可行的,即兴的胶州秧歌,前提是这种舞蹈形式必须是胶州秧歌。
(六)教学过程中借鉴现代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胶州秧歌在传承的过程中,大可不必关门早车。而是适当的吸纳其他艺术领域中的优点,特别是现代舞,胶州秧歌是一种民俗舞蹈,过于传统的东西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消磨殆尽。因此,在胶州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将胶州舞蹈与现代舞结合起来,在胶州舞蹈的前提下,借鉴现代舞当中的一些动作以及风格。前提是,要让学生在切实了解并学会胶州秧歌之后,才能开展现代舞与胶州秧歌的融合教学,一旦胶州秧歌中的现代舞比例过重,那么胶州秧歌也难免覆灭的结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胶州秧歌是一个具备较高民俗文化的舞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切实学会胶州秧歌,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民俗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让胶州秧歌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黄瑞思.山东三大秧歌的舞台创作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曾婕,阳秀红.作为“精品”的普通高校舞蹈课程建设2016年普通高校舞蹈精品课程教学研讨会[J].舞蹈,2017,01:18-21+25.
[3]郭敏.地方高等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的联结关系[D].山东大学,2018.
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胶州秧歌”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发展研究》
立项号:ZB2019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