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韩红梅 韩荣帅 冯平梅 孙倩 王静
[导读]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
        韩红梅   韩荣帅 冯平梅 孙倩 王静
        1 济南市莱芜第五中学   271121
        2 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文化路  472000
        论文摘要: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共中央、国务院更是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本次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大力倡导中小学生"以人为本,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笔者将在本文中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做进一步的科学解析。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个性发展、个别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当下的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深水区,如若想从根源上切断贫穷的代际传播,必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
        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强调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看到学生优势智力的不同,强调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一个平行班级里,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出现先进生、中间生和后进生。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诸方面,使学生真正达到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教育目标。
        针对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拙见,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引起各位教育同仁的共鸣。
第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使先进生真正成为班级学习的楷模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提到"先进生",我们通常会认为他们是众星捧月、闪闪发光的天之骄子。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夸赞。在光环作用的影响下,我们不仅认为他们学习好,而且思想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这些同学在外界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产生强烈的个人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我们要根据先进生独有的心理特点,采取及时恰当的教育措施,真正使后进生成长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楷模。首先,对于先进生,一定要严格要求,防止他们因成绩优良产生自满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由于先进生争强好胜,一旦遭遇挫折,极易产生沮丧、失落等不良情绪,班主任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并适时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补偿机会,使他们振奋精神,沿着“偶然失败—再次表现—表现成功—自信心增强—不懈努力”的良性循环轨道前进。最后,发挥先进生的榜样作用,让全班学生模仿,促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第二,表扬与警策相结合,增强中间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班集体中,班主任关注的重点是1/4的先进生和1/4的后进生,而1/2的处于游离地带的中间生往往被忽略。缺乏班主任的关爱,使中间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下降。因此,关注中间生,把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势在必行。


        所谓中间生,泛指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它和优生与差生的界限比较模糊,极易分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研究中间生的共性,调动中间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差生。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效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有意识地用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能力。通过表扬和警策,创造机会,如班级轮换班干部制度、小型竞赛活动等,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到级活动中去,尽快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自我成就感。
第三,关心和爱护后进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向和动力
     "后进生”,通常是指在班级中成绩暂时落后,不太遵守纪律,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其成因是多方面、长期和复杂的,必须从源头挖起。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采用观察、谈话、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从侧面了解其心理成因,为转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其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差异,未尽到管教孩子的监护人职责;学校错误的“打击式教育”,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不到肯定;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等都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后进生的产生。
        虽然后进生或多或少存在思想品德不高、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方面的问题,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后进生等同于差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时,一些优生脱口而出"他怎么这么笨",这样的优生不懂得尊重他人,实际上是"品德"上的差生。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的重点。班主任必须运用赏识教育,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导之以行。造成后进生成绩暂时落后的原因,除了学生之间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缺乏学习的心向和动力是其主要原因。在教育转化时,班主任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转化的信心。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形成合力,耐心等待花开。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持发展的眼光,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生长在墙角的这束“蔷薇花”顽强绽放。
第四,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互独立的智力成分,智力的优势领域因人而异。这一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深刻影响着当前的教学改革。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之间更是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相信人人皆可成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同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在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先进生、中间生和后进生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试想,当看到学生天天有进步时,当看到年幼无知的孩子成长为有用之才时,这样的事业能不幸福?怎无希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2]胡喻《如何转化后进生》.2008 《华夏星火》第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