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娣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丽雅苑英语实验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属于引导者以及支撑者必须要全力为幼儿创建传统文化知识框架,在提高幼儿能力的基础上,在培养起幼儿和传统文化上一致的道德品质和认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较为典型的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历史的沉淀。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以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作为着入点,对幼儿园传统文化课中传统和创新之间的碰撞情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传统 时尚 邂逅 二十四节气 文化课
前言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也愈发深入,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学当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传统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便利性角度,探究幼儿教学中传统和时尚的整个过程。
一、讲述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二十四节气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文化的由来具有极为特别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内涵。从天文上来说,二十四节气主要指的是一年之间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出现的地面气候变化,根据地面气候变化的顺序可以将整年分成二十四个等分,且每一个等分都有相对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对于以往人们的农耕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赋予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其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部分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准备及资源网络化
在课程改革中,幼儿园课程具有经验性以及各种活动总和的特点。经验性主要指的是幼儿可以采取多种感官,借助自主操作以及直接体验进行的活动性学习方式[1]。各种活动的总和体现了幼儿园课程在具体内涵,即为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一日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以幼儿角度进行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点来进行二十四节气活动的设计,完成好相关的准备性工作,主要包含有:1、教师准备工作: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者、支持者以及合作者的身份,同时还需要明确好幼儿在课程发展当中的参与者这一概念,重视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需求、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采取问卷星等等平台,向家长了解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节气的了解程度,依据调查结果对幼儿的学习期待以及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在进行全面的教学设计。此外,在教学期间还可以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节气课程资料的收集,将所有收集到的图片、视频、文件以及文字等等资料放在草料二维码这一平台上,根据不同的知识对其进行分类和排版,形成一个关于节气课程资源的二维码。2、幼儿准备工作: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是主要的学习主体,为了提升幼儿对于四季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先完成好学生学习的前期普铺垫工作。
比如,为了加深幼儿对于清明节活动的了解,教师可以采取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相关的剪辑软件对清明节扫墓、踏青插柳等等清明节习俗知识进行视频制作,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让幼儿可以有亲临现场的感觉。3、家长准备:幼儿园中幼儿家长都来自于各行各业,生活的阅历以及特长都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幼儿缘教学当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将幼儿家长请进课堂进行活动,但是在如今信息技术的助力之下,教师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家长助教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运用视频直播的方式为幼儿演示饺子和汤圆的制作方式等等。
三、学习过程与情境信息化
(一)节气内涵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的了解程度越来越低。二十四节气不单单和养生以及农时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也和生活当中的花花草草、饮食等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主要采取感官来对世界进行认知,相较于四个季节,二十四节气对一年的变化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为了加深幼儿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式加深幼儿的了解程度。比如,在春分这一天,太阳将会直射赤道,此时,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位秋分,北半球则是春分。如果单纯让幼儿通过字面对该节气进行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动画课件结合三球仪的方式进行演示,提高幼儿对于这一节气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采取适当借助节气故事的方式向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概念的普及。清明以及冬至等等节气都有着非常多美好的民间故事,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动化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到节气故事,提升幼儿对于节气的理解。采取这一教学方式不单单可以对幼儿的社区常识进行丰富,还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二)情境体验
在幼儿教学期间采取交互式电子白板方式可以借助声音和图像的方式为幼儿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技术引入音乐以及图像的方式对幼儿感官进行刺激,让幼儿可以身处于和节气向符合的视觉分为当中,全面刺激幼儿感官,让幼儿在教师创建的情境当中,学习到节气方面的知识,感受到节气的气氛,带给幼儿感情上的共鸣[2]。
(三)情绪体验
众所周知,在每一个节气上,都有着不同的仪式活动以及饮食传统,给予人们文化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相关性以及即时性的特点来强化节气当中各类活动的联系程度,对各个活动当中的互补性进行发挥,在教学中实现生活中学习和游戏中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秋分时节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地中国人庆祝秋分的活动,同时为幼儿播放国内新疆以及云南等地区庆祝该节气的方式,让幼儿在此氛围中学习到秋分这一节气。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教学期间,必须要眼光长远,在教学期间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幼儿教育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耀健.幼师生不喜欢上文化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2):247.
[2]郑小莹.学前教育如何开展传统文化课 ——以九江中心幼儿园龙舟课程为例[J].教育,2020,(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