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城关第一小学 46555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形态的特殊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为此,我们打破线性思维,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尝试着对不同课型进行整合,让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回归自然和社会,强调体验和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飞教学形态的特殊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照搬,千课一面
很多教师在主题研究活动过程中,往往把课型的基本结构当做固定的模式,使得不同的主题活动内容的指导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比如说方案制定课,学生在三年级刚开始接触方案制定的时候,对如何针对课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何确定研究步骤,如何合理分工合作,如何选择适合的成果展现形式等不是很清楚。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经验的丰富,学生们对于如何制定一份小组活动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此一来本来需要40分钟的教学内容十几分钟或者半节课就能解决。
2、实践活动课程课堂化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探究,课堂只是学生活动的一个中转站,我们的课型研究和实践应避免较多地被局限在课堂内。而很多老师却过于看重课堂指导,在课内教学上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探究飞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与实践相对接,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最后致使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按图索骥,忽视学生能力发展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适度选择飞正是由于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必须体现一定的序列性和发展性,不同年级段课型的整合实施也同样如此。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同样的研究主题,小学的中、高学段中都可以选择研究。如果再沿用相同的课型按序进行指导,那该怎样体现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呢?同一课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尽相同飞比如选题指导课大家常用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经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但这个方法刘一于二四年级效果并不太好,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生活积淀飞虚拟的情景并不能唤起学生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或进行活动体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问题更多认识,这样或许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4、简单叠加,为了整合而整合
打破课型模式化,需要创新课型,需要将课型融合实施,但是又要避免创新课型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为了课型整合实施而创新课型,生搬硬套,简单叠加不同的活动内容,从而导致新的问题出现—活动有效性大打折扣。总之,课型整合实施最终是以学生的发展实际需求进行的,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生根点。
二、在实践中探寻不同课型相互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将不同的课型进行整合,不是一个随意的过程,两种课型的整合也不是简单的叠加,需要有整合的依据或者理由,探究课型融合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打破线性思维,整合不同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大多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划分的,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课题论证课、方法指导课、阶段交流课、信息整理课、成果展示课、评价反思课等课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序,体现学生活动的时段性。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随着研究主题的变化、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些课型的时空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课型的选择要从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一个主题活动中所涉及的课型作出合理的取舍和排序。
2、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课型进行整合
课型与课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特定的主题研究中,可以交义,也可以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那么课型的选择、融合也应该是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线索展开的。例如“限塑令调查”主题研究活动中,有的小组要对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需要对他们进行采访方法指导,学习如何编写采访提纲、开展采访、记录采访过程、撰写采访报告飞而有的小组需要到超市、菜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拍照、采访、统计等活动飞这样,两个组的活动内容就产生了交义,那么在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以及活动后的总结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采访的方法指导课和社会考察指导课融合在一起飞如此就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指导效率。
3、根据学生能力培养日标整合课型
课型的整合,需要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来考虑,从学生的能力发展点来寻找飞学生的能力发展要素多种多样,不同的能力发展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整合课型来培养、塑造。比如在“走进重阳节”主题实践活动中,就打破了常规课型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把选题指导课中的学生分组环节和方案制定课中的活动设计环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组合作指导课与活动设计指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规划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脱离实践而单独进行,如果能将其整合于同一主题活动之中,就能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课型的整合实施对指导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理论学习,扎实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规律
要融合各类课型,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类课型的特点,通过提炼课型的基本要素、基本特点、主要任务和教学要点,掌握不同课型教学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各类课型们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书籍、文件,更多地阅读、了解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案例,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与自己的实践活动相对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课程规划与活动设计能力,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2、从学发选择课型整合的切入点
任何课型的选择与应用,都要基于具体的活动内容,基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课程融合实施还要求指导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并刘一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一个规划、目标,如此才能在具体的主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开展、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将不同的课型相互整合,优化教学指导效果。
3、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综合实践课需要课程指导教师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了解各种基本课型的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与开放性。因此教师在实践运用中,要根据需要刘一各种课型进行批判、超越与创新飞要能够更深刻地领悟课型的融合实施问题,唯有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
四、结束语
课型本就是一个人为的划分,没有一定的界限,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任何两种甚至几种课型都可以整合飞我们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尝试对不同课型进行整合,让课堂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开煌.试谈“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网络[J].科技时代,2016(9).
[2]曲天立.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的思考教学与管理[J].2017(6).
[3]张建芳.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外在因素[J].浙江教学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