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莉莉
安徽芜湖市弋江嘉园幼儿园 241000
摘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生活教育。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让幼儿深度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什么是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为什么要在一日生活中推进深度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呢?本文就这些问题,围绕深度学习中“主动探究、批判理解、迁移运用”三个特征,以大班“沙池雨棚诞生记”为例,梳理出支持幼儿一日生活中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皆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 幼儿,一日生活,深度学习,支持策略
一、背景分析
《纲要》一再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师的行为层面却相差甚远,多以走马观花式的浅层学习为主,因而获得的经验也是浅表化和散点式的,最终导致“一日生活皆课程”成为一句口号。一日生活中幼儿的深度学习是指:在幼儿园每天的每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和活动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理解新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主动探究、批判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运用等能力,而深度学习正包括了这三种核心能力。本文探讨了“一日活动”中深度学习的开展策略,帮助幼儿从学习知识经验到学习方法再到学习策略的转变、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转变、从低水平的模仿学习到高水平的创造性学习的转变。
二、一日生活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该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呢?我结合大班《沙池雨棚诞生记》,就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策略进行了探索。
1.返璞归真,引发主动探究
长期以来,在传统模式下,教师的研究偏重预设的集体教学活动,而对于一日生活中幼儿真实的需要、问题、困难等,却很少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做一个有能力的观察者,发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给予合理的支持,以此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1)走近幼儿,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真实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源于幼儿需求的活动,才能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为此,要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必须走近幼儿,聆听幼儿的兴趣和真实需求。
例如:开学了,孩子们终于又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玩了,可是,连续两周,总是下雨,孩子们只能被“困”在教室里了……
午餐后,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无奈地望着窗外,纷纷“吐槽”最近的天气。我询问他们的烦恼,孩子们不开心地说:“老师,我们真的想出去玩沙,就让我们去玩一次吧!”“可是,那么大的雨,被淋湿了怎么办呢?”我反问道。孩子们纷纷为此献计,有的说“穿雨衣去玩就不会淋湿了!”还有的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把很大很大的伞,路边早餐店的那种”等等。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他们决定给沙池搭个雨棚。
(2)甄别价值,支持幼儿将想法变为真实探究
真实的需求虽能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但此时教师的任务绝不是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儿童的需求,而是要分析从中所包含的学习价值,甄别其中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困难”或“问题”,让探究更有意义。
例如:当孩子们提出给沙池搭建雨棚的想法时,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该活动中蕴含了深度学习的机会:首先,该活动源自孩子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能最大限度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其次,在做雨棚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反思调整、知识迁移运用等能力;最后,在做雨棚的过程中,能培养幼儿合作协商、分享交流等能力。鉴于此,给沙池搭建雨棚的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2.各抒己见,激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多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理性的思维过程和思考行为就是质疑和反思。在深度学习中,幼儿不再“人云亦云”“唯教师至上”,他们敢于突破常规、乐于尝试、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面对孩子不同的想法,教师应营造开放包容的互动氛围,提供孩子表达自己想法、质疑同伴想法、实践中尝试、反思总结经验的机会。
(1)创设机会,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批判性思维追求的是在吸收同伴意见的同时,做出质疑、分析、评价和反思,为此,作为教师,当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时,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机会,通过“问题启发、方案设计、对话交流”等不同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表达出来。
(2)讨论互动,引导幼儿大胆质疑同伴的想法
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提供讨论互动的时间,鼓励幼儿分析他人想法的可行性,大胆提出各种疑问。此时,教师要耐心、真诚地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接纳并支持其不同于成人的想法,即便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评判。
3.学以致用,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运用”
迁移是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新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深度学习中所提及的深度不是知识的深度或难度,而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的广度和灵活度。为此,当孩子遇到真实场景中的问题,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幼儿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例如:在沙池雨棚诞生记中,当雨棚的四个脚牢牢固定在沙地里时,孩子们开始思考做雨棚顶的布需要多大?铭铭等四个孩子将布铺在四根柱子中间,以四根柱子为轮廓将布剪了下来。孩子们开心地用绳子把布扎到柱子的顶端上去。“奇怪!昊茹是按照地面的大小将布剪下来的呀,为什么布不够大了呢?”璐璐自言自语地说。“璐璐,你在活动区做裤子时不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吗”?我适时提醒了她。“哦!对了对了,布是要皱起来的,我们剪下来的布要比实际大一些才对!”我的提示, 帮助幼儿调动了以往活动区做裤子的经验,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最后,雨棚搭建初步告捷。
当孩子运用已有经验也无法解决当下问题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适时地引入新经验,让其与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并建立各种链接,以此帮助孩子拓宽问题解决的思路。
三、总结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了许多深度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借用深度学习的三个特点进行思考:该活动中是否能引发孩子的主动探究?是否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是否能达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以此将有价值的探究点扩大化、深度化,从而真正落实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娜.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深度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98.
[2]陆晓云.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深度学习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22-23.
[3]陈运奇.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深度学习探研[J].成才之路,2019(29):67-68.
[4]李桂妹.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05):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