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爱国教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陈敏
[导读]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提高了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要
        陈敏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610100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提高了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要求,学校也积极开展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小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通过加强道德与法治中爱国主义对学生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感受到家国情怀,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操。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国主义的渗透,具体探讨了如何促进爱国主义教学应用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着力点;
         一、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现状
        (一)教师过于重视教材知识,不能深入挖掘教材
        就目前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上,一些教师们一直坚持传统的道德法治授课模式,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课本中的知识,却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起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教师的道德法治课堂上,教师们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面讲述着教材的知识,丝毫不顾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提不起来,不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也不能很好地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的教育,降低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授课的质量,也增加了教师们的授课压力,不利于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部分的教师依旧只重视课本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的有关内容,并没有对爱国主义进行深入的挖掘,学生对于爱国主义也只是停留在它的表层含义,缺乏对中国爱国主义的深刻认知,不利于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的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很难静下心来在课堂上学习枯燥的知识,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提不起来。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生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的教师不懈的努力。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当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一些学校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小学生学习成绩,依旧采取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而忽略掉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也逐渐地适应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的乏味性,逐渐地形成了定式思维,使得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小学生爱国主义的学习,也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从古至今,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中国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提高中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根本方案,是中国规定的基本教育方针之一。

重视起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是帮助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在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进爱国教育,重视起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加强热爱祖国的主动性,培养起小学生爱国意识。
        三、 道德与法治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要重视起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掉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教师们对于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小学教学中,课堂授课是教师们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知识的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充分重视起将爱国主义教育引进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加强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来达到在小学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衔接
        (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直将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但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力军,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听教师们讲解教学知识,更应该自己去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只有学生自主地掌握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点、难点,教师们才能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深入挖掘教材资料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教师要深入地挖掘道德与法治当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例子,针对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讲解,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应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资源,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与爱国主义的例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进而有效地促进爱国主义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四、 结语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思维意识等都没有发育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还没有形成,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有积极地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的观念,才能很好地推动他们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去发展。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科,只有将爱国主义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骏驰.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J].当代广西,2020(4).
        [2]黄一鸣,黄文琪,叶上源.爱国主义教育:从细节做起:观《我和我的祖国》有感[J].科教文汇,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