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阅读与习作训练自然衔接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吴德曲
[导读]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与教学同样重要。
        吴德曲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小学   563100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与教学同样重要。阅读是学生日常课程学习的提升性训练,而写作是在日常的教育基础上抒发自己感情、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以课堂阅读与习作训练的自然衔接为主要内容,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提出一些意见与看法。
        关键词:课堂阅读;习作训练;衔接
        写作需要有一定的积累,而积累来自于阅读,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课堂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习作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小学课堂教育中阅读与写作教育现状浅析
        1、课堂阅读以课本知识为主。当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日常的专业的语文教学中,比如在写作手法、好词好句的使用、日常的词语积累等方面,但是对基于课堂阅读的习作训练关注度相对较低。再加上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对专业性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以日常的课本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习作知识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意识较强,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习作意识不强,缺乏进一步的拓展性融合教育。
        2、课后阅读以指定书目为主。当前的阅读中,课上阅读以教师的专业语文知识讲解为主,在课后的阅读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的指定阅读篇目为主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比较强的。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但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自主选择能力,比如有些同学喜欢阅读童话故事,但是教师的指定篇目主要以传统文化教育类书目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习作能力的提升影响较小。
        3、阅读过程中对写作教学的关注度不高。课堂的阅读教学以语文知识分析为主,作者的思想、行文结构、写作方式、表现手法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主要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的,对学生的提升性学习需求关注度相对较低。这样的教学习惯也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之余对自我习作能力的提升关注度不高,比如在课后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的整体体会仅仅停留在“读”的教育,而缺乏对习作基础知识如词汇积累、句式等方面的积累。

这样的情况下,阅读的教育意义并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缺乏读写一体化的意识。
二、如何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习作意识与能力
        1、以课本为依据进行即时习作训练。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与课本这一主要平台,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首先是在“点”的选取上,要以课文知识为基础,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教师在《少年闰土》这一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首先要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概述性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具体的专业知识讲解中,教师要在各类型的课文“重点”上设点,拓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比如在对闰土的描写上,教师可以以这一知识点为引导让学生就身边的同学进行相类似的描写,为学生在阅读中习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将课文中某一点进行放大化教学,就如在《少年闰土》中对月色的描写,教师既要讲专业知识,也要让学生围绕这一点进行习作训练,还要从整体的课文结构上进行搭建,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升整体习作能力。
        2、以日记为主要平台抒发习作感情。如果说课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即时性习作的渠道,那么课下的习作训练就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学生记日记的意识是从日常的生活中汲取灵感的,教师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布置与课堂讲解相类似的内容作为日记的主题,在内容上进行限定,在形式上留有足够的余地,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既有基于阅读分析的专业习作知识的指导,也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习作意识。比如在课文《有的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记日记的过程中也以这一诗歌的模式对自己的同学、朋友、教师等进行描写,从而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习作训练,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课堂教育与课后学习的统一性,从而通过课堂这个“点”带动整体的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3、将课堂阅读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阅读都是习作的基础。将课堂的阅读、简单的习作训练与课后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对静态物品的描写上、对动物的描写、对景物的描写、对人物的描写等,教师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在人物描写相应的课文上,以家长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将课外的阅读知识、课堂的教育知识、自我的习作能力这三者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树立习作意识。比如在生活中,如何将教师所讲的知识应用到习作中,学生可以以课文为原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通过课文这个“点”,将生活实践、日常习作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阅读教学效果,还要从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课堂为点,以生活为面;以课文为点,以习作为面,不断提升学生读写能力,从而将阅读生活化,将习作日常化,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切己体察:儿童习作之本[J]小学教学,2015(09)
[2]桑小红.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学周刊,20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