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利
成都天府新区正兴小学610200
摘 要:现如今,我国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迫在眉睫,朋辈心理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小学对小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常规的知识教育,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未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结果,小学生在心理健康层面的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养成了顽固而叛逆的性格。这些人进入社会后会遇到许多困难。学龄儿童价值观尚未有效形成,在许多事物的冲击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突发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分析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班级心理沟通工作的开展。
1 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
通常,朋辈是指是针对朋友和朋辈的。朋辅导辈的心理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咨询。它简单,易用,而且非常有效。以小学生为例,选择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培训,让他们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并为其他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可以使心理辅导的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他们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他们有共同的聊天的主题,并且可以分享一些秘密,这可以是心理辅导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朋辈辅导,不仅可以减轻心理教师的负担,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特点,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主要作用是利用学生的技能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沟通有利于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改正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觉悟,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小学老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并与每个学生进行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调整思维并发展沟通意识,从而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改善每个学生的思维,消除班级的负面情绪,并消除心理对于身体上的干扰。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正制度的发展,并促进了尊重,信任和积极的社会文化,只有内部安全措施才能保护人民和国家安全。
2.2 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不仅需要社会认同,还需要智力,心理,身体和职业发展的提高。实际上,衡量21世纪绩效的关键价值之一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应养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自尊,爱心,自我控制和牺牲精神等积极态度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具有榜样作用.在心理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意识到自身的实际行动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坚持以身作则秉持榜样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思想的成长方面,需要班主任进行母亲式的谆谆教导。切记出现一言堂,促使班级工作民主化,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完成心理沟通与心理沟通工作。良好的沟通和了解是心理沟通工作展开的基础,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家庭的生长环境,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展开呵护和教导。良好的工作效果也可以反馈到课堂当中,增强班级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亲密感。
3 朋辈心理辅导的应用
3.1 选取学生代表,做好培训工作
朋辈辅导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辅导工作中的主体是学生,心理辅导员是从学生中选出的,培训的方式是培养他们了解辅导的基本技巧和技能。例如,在1至6年级中,每个年级都选择一名学习者,然后老师进行心由理测验,并在满足要求后分配任务以告知他们其职责,然后教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作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允许两个学生的代表进行练习。在培训过程中,两名学生代表必须保持耐心,镇定和热情,同时要尊重并认真聆听单词,以逐渐成为一名受过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找出学生的问题,并指导他们纠正错误,还可以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想,以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阅读和理解心理信息。观看和收听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每个教室的学生代表一视同仁,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小组,选择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学家,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并做出良好的总结。关注心理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2 加强宣传教育,明确辅导内容
小学生在爱护和尊重老师的同时,也与老师保持一定距离。当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不愿与老师积极沟通,他们甚至感到老师会嘲笑他们,因此他们逐渐将其关闭,导致了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在应用朋辈辅导时,教师应在学生的自力更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心理辅导的主人,并避免过分干扰学生之间的沟通。老师可以告诉教室里的学生,如果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他们应该尝试私下解决。例如,两个学生在吵架。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老师可以允许两个学生与学生代表进行交流。经过讨论解决纠纷,这不仅可以改善学生代表的处境,还可以防止进一步的纠纷。
3.3 组织心理活动,化解健康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照顾每个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各个方面和差异,并在学生之间找到共同点。比如课前的情境创设,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对于心理沟通的理解更加的透彻。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化教学,采用ppt动画或多媒体的形式,将传统美德故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有代入感,加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领悟。心理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心理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学校的教学楼中设置心理健康的读书角,在走廊张贴德育高尚人物的故事。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熏陶下,对于心理教育的了解和思考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长。有助于学校对于心理教育的建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住社会时事与班级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从细节入手挖掘到事件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工作的建设。比如在考试过后的成绩分析班会当中,教师应当不局限于成绩表面,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努力程度入手,深挖学生成绩高或者低的具体原因展开讲解。教育过程中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自己。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的心理沟通工作中,教师在教育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心理辅导是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应熬.心理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8.
[2]鲍龙文.提高小学班主任心理沟通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成才之路,2018.
[3]么洪福,王晓雯,刘娟,徐雪,刘治林.积极心 理学在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