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彭昌林
[导读]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导”
        彭昌林
        四川省仪陇县铜鼓初级中学校  637611
        主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导”,而不是“牵”或“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学生求知过程的启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充分教给学生,使学生善学、乐学。
        今天,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提倡素质教育,早已摒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早退出历史的舞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么导,导什么?请让我提出如下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导“路子”
        尽管“教无定法”,但探讨一条事半功倍、学生善学、乐学之路是教师的追求。人不怕困难,只愿用脚去丈量前行的路,就可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教学中,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当好向导,才能让学生在求学之旅,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迷惘,有路子可循。老师要当好向导,教师每节课须依据教学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正确处理教材、教师、学生、教法之间的关系,整合教学资源,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设计好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边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进入情境,找到路子,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孔乙己》这课,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展示设计的自主讨论;按创设情境……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穿著又破又烂的长衫,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展示目标……让学生知晓学习这一课要完成的任务,落实双基训练。适度提高……文中多处写众人的“笑”对孔乙己悲惨的命运,窘迫的人生的烘托与渲染,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合作动手动脑完成练习,适时交流反馈,及时肯定、归纳总结。回顾全文,揭示中心。适度拓展延伸的结构学习。改变了原来的逐段提问,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使训练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气氛轻松、活跃,效果堪好。
        导“情趣”
        教师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可使用多媒体,向课堂要效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善学、乐学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教学的宗旨。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潜能,以真切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体态投入教学,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我以多媒体绘声绘色显示……绿草成茵、姹紫嫣红、百鸟争春的闹春图;又有盛夏百草丰茂、骄阳高悬、蝉鸣蛙跳、牧童骑牛嬉水的田园图;秋天,天高云淡,北雁南飞,漫山枫叶,瓜果飘香的秋收图;冬天,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都销声匿迹,枯藤、老树、昏鸦的寒冬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图文并茂、耳闻目染的场景中感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让这真切可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阅读。读出了大自然语言的丰富多彩,也读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层次,读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导“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牢固把握。如《渔家傲、秋思》,引导学生抓题眼,这首词的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就是这首词的题眼,“异”在词的开头有何作用?塞外的秋天风景异,“异”在何处?作者为什么要写塞外秋天风景的“异”?通过这一系列的“导”和追思。学生对这首词的内容、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就如顺水推舟了。又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可引导学生采用圈、点。旁批法。课文结构清晰明了,作者使用了首括句,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主要因素按照经度,纬度,高下,古今并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首括句,并画出文中影响物候的因素及作者所举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作者又用了那些事例、道理来证明这个观点,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文章时使用一定的方法,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教了一把钥匙,“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导“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如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优美词语、句子、段落就摘抄下来,并整理收集在一个专门记录这类素材的本上,优美的古诗词、歌词、对联等,自己认为好的就将它们收集起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对于学生预习,学习课文,引导他们分三步进行;初读课文后,疏通字词障碍: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就勾画圈点出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读后就运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初读时遇到的困难、障碍。第二步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所写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三步,引导学生知晓课后练习,问题,再回过头去读课文,明确作者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学生预习,学习课文的这三步曲,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以后的考试阅读学生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而言之,教师在“导”上下足了功夫,做好了功课,就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名副其实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的教就会更轻松,学生的学也更有兴趣 ,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学海无涯,愿我们在学习之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