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3期   作者:姚婧
[导读] 近些年来不管是新闻报到还是听闻的身边事
        姚婧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643000
        
        近些年来不管是新闻报到还是听闻的身边事,都时有青少年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有一些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悲剧。在听闻这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时不仅让人感到扼腕叹息,更使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何时常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笔者对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入手实践,对通过学校美术教育起到调节青少年心理状态、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整理学校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调节的可行性和有效措施。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高速时期,但心理发育却远远赶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身体发育的日趋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育却还处于半成熟状态。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注定了青少年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人与人之间也产生了贫富差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的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短视频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也将社会中拜金、炫富、浮夸等不良风气带入到青少年的视野当中。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场景使得中学生变得暴躁,对暴力产生的后果没有正确预见性,甚至对生命产生淡漠、是非标准产生变化。而青少年长期处在从家门到校门的单纯环境中,对社会现象缺乏完整的认知,其精神世界的匮乏,物质欲望的膨胀使得青少年及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中国家庭中“望子成龙”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应试教育中对成绩的追求又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埋没。那么想要引导中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学校中的艺术教育就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美术教育凭借自身的特点更能有针对性的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利用美术教育调节心理问题的理论支持。
        国际上已经把艺术治疗这一研究性成果渗透到学校的教育之中。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南格最先提出了美术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他提倡以自发的美术表现来进行心中情绪的释放,对作品展开自由联想。后来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将这种方法推进到特殊儿童治疗中。继美国之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也相继展开美术治疗的相关研究实践。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也开始出现了各种美术治疗的实践和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审美认知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告诉我们中学生正处在审美参与危机阶段。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审美有一定的标准,教师只需要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发现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中获取学习兴趣。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用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达到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
        三、学校美术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1·通过美术作品自由表达学生想法,释放学生天性。美术教育具有自由表达的特征,提倡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主探索创新。

在绘画中,学生能静下心来体验绘画的乐趣,使浮躁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能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绘画表达出平时不愿表达的情感,从而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
        2·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身边的美,逐渐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近年来学校美术教育倡导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富有想象力、鲜活的原生态作品,从而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消除厌学、厌世、意志消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3·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经典名家名作,提高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辨别是非、鉴别美丑,远离低俗、恶俗趣味。健康的审美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以健康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4·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开展小组合作,集体创作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共同完成美术作品、享受合作乐趣的同时,增进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合作完成美术作品,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沟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想法、包容不同观点的重要性。在美术课堂中营造同学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学习氛围。
        5·美术教育具有多元化评价、开放式答案的特征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的、开放的方式去评价学生,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和赞美肯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但切记避免盲目的好评,中学生思想趋于成熟过度好评反而适得其反,那么给与学生精准的评价非常重要。要针对学生作品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强调教师赏识作品中的具体方面;指出作品中的不足,给予改进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看待他人。
6·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美术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丰富的物质工具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获得幸福感。 教师还应鼓励中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博物馆、走向大自然开展摄影、摄像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参观线上艺术展、参加艺术工坊、体验扎染、陶艺等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总结:
        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融入到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拥有美术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美丽事物的感受、体验、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判断美丑、分辨善恶、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学习传统文化、体验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自觉抵抗网络暴力游戏、低俗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成长关乎于家庭、社会、国家的未来,学校教育不能仅仅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全完整的人格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文献参考:
        [1]周晓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科教学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5.03:134-135.
        [2]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1版.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15).
        [3]朱燕晴.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目标构建[J].中国民族博览.2018(03):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