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珠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城第四小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800
摘要: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阅读要求,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师要加强课内阅读地指导,还要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源以方便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然而从目前的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有些教师还是侧重于课内阅读,而忽视拓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量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语文课内外阅读得不到有效地衔接,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巩固和发展课内的阅读方法,同时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充足的培养等。因此,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课题,并将其与学生主体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来探究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探讨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变了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使目标变得更加全面,要求也更高。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因此,要积极开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使小学生课外阅读得到明显的效果,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更好地综合起来,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如何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一、核心概念界定
课内外阅读衔接主要是指让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衔接,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课内的知识点,还能拓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内外阅读的质量。教师要以课内阅读为中心,以课外阅读为面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意义
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会品味、欣赏、揣摩、感悟和积累,有自己的想法,利于个人成长;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有利于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除了要加强课堂教学,讲好课堂上的阅读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开展课外学习,指导学生延伸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有效的衔接起来,让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实践相互联系,更有效地增益学生的语文知识与阅读能力,给学生成长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还可以让学生更大量更全面地阅读同一个作者的文章,或同一体裁的文章,或同一类内容的文章。 这样,在学生阅读完之后可以及时进行同类文章的阅读比较和反思,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训练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保障阅读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个性化的阅读
让学生每天每周定时定量进行阅读实践,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针对男女学生的阅读兴趣会不所区别,因此教师要相应分配不同的阅读书目给学生。在讨论阅读内容时,教师要求女生根据故事的情节来谈论自己的心得,以发挥自己的阅读特点;男生针对历史、百科等方面的内容来表达各自的看法。 虽然在表达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有欠缺,但是有着他们各自的观点。同时,开展一周一节的开放阅读课,做好阅读摘录,定时定量完成阅读卡。 教师在他们叙述时记录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内容,然后再将这些内容编辑整理后分享给学生们,让他们感到愉快。当他们感到愉快的时候,也激励了其他的同学。
(二)要以课本为基础,向课堂要质量。
课本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是一个指导性的的纲领,并有着严格的布局和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白,学生是主体,要指导和带领他们,要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大胆的心理,积极主动的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让他们真正的学会在课内需要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不能只有教师在讲,要注重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满怀希望进来的,收获满满的结束完这一节课。在课堂上,设计教学环节时,大多环节让学生来主导,让他们自己来安排,去分角色朗读,设计小组比赛,先在组内评选,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给全班学生展示,最后大家共同选出班里最好的那一个。当然,开始时学生都很紧张,出现了讲的故事不够完整,情节错乱,表达不清楚等问题。但几周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模有样了,声音比之前宏亮了、词语更加完整丰富了,故事有简单到复杂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从而可以看出,这是有一定效果的。
(三)适量的延伸拓展。
在学生课内阅读有了基础之后,老师可以适量、恰当的延伸一些课外阅读。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开讲每一课,都要坚持从导入着手,从题目、作者、文章题材等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为了使学生深入的阅读,老师会从多角度、 多层次提出更多的参考,让学生读出不一样的感觉和悟出新的道理。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课外延伸,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好地开展进一步阅读和学习。在学生达到一定能力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学习,而且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不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解文章中的重难点,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找重难点,老师再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抓住机会补充适量的课外阅读,以辅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又有效地拓展了课外阅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强化教学方式,加强实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读物,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激发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阅读故事,也可以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课外拓展性材料,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体会阅读的乐趣,从而带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譬如:对写人为主的课文,在课堂阅读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事迹和品质,还要注重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外去阅读与本文相类似的其他作品,并仿写一些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并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不能仅仅拘束于课本和课堂,同时还要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加强对课外阅读知识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艳.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1-102.
[2]赵艳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117.
[3]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4]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14):67-68.
[5]陈鸿莉.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教育现代化,2015(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