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广厚乡中心学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1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因为受到传统的应试考试的影响,它的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每一次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虽然不想,但却也只能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仅仅将语文知识灌输到自己的脑子里面,根本不能满足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而如今,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现有的个性化品格,让学生发挥他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使小学生的学习被动性转变成了学习主动性,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生本课堂
引言
语文这门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内容,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小学这个特殊时期,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而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透彻分析语文知识,为学生创建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自己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时期的语文学习中,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学习方法”“语言应用”“审美规律”“传承文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较为复杂,且每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阅读、写作、背诵等习惯与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为其他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语言应用”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后,逐渐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审美规律”指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和发现事物艺术性的技能。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情趣。“传承文化”则是指学生利用教材之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并发扬,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而保证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流传下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
2.1创设教学情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深度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直至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开国大典》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提前借助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然后基于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把学生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最后让学生跟着课件去理解重点句子,学生会对这一段历史有不一样的体会。
2.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阅读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个小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阅读氛围,比如:如果你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那你会去救他吗?如果你想救他的话你应该怎么样去做呢?哪位小朋友会游泳呢?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你应该怎么样去做呢?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来的这些小问题积极思考,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在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中,学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走进课文中去阅读,同时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学习中,有效构建了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2.3改变传统语文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要想变学习被动性为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做出相应的措施。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小学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进而为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夯实了基础。我认为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小学语文课本的内涵掌握好,然后根据教材中这篇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表达出的中心思想,为其制定相应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进而采取更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将学生放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将他们学习的消极性转变为积极性,同时注重发挥每一位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内涵,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行体会到小学语文知识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进而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小学语文学习中,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
2.4丰富授课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中将自身的主体性展现出来。因此,为了能够顺利落实生本教学理念,完全可以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一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相关视频,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5增强小组相互学习,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分组,开启小组合作学习之路。因此,小学教师在今后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增强在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在每一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学习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可以尽情地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而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小学学习语文的效率。深化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思维能力,为构建语文生本课堂奠定了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真正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能够感知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媛媛.现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小学语文研究,2014(1).
[2]程权.新课改下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方式[J].小学语文,2016(8).
[3]袁天会.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2017(12).
[4]马振辉.构建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36).
[5]胡爱华 .“生本课堂”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 [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 教育学刊卷 )[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