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在幼儿生活中“说话”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郭兴莉 陈红 唐云凤
[导读]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不同于美术的具象和可操作
        郭兴莉  陈红  唐云凤
        (昌邑市市立幼儿园  山东潍坊  261300)

        摘 要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不同于美术的具象和可操作,音乐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美化幼儿的心灵,带给幼儿欢乐、勇气和智慧……而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音乐教育融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充满魅力的音乐中愉悦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幼儿 音乐 生活 常规
        
        在幼儿的生活中融入音乐元素,音乐教育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美育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艺术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让幼儿的一日生活与音乐密切联系起来,营造广袤的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空间。“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理由”。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再让音乐回到生活之中。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它的声音是灵动的、活泼的,具有生命和力量的。教师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辅以唯美曼妙、充满活力的音乐,真正让音乐回到生活中去,让音乐在幼儿生活中“说话”,进而改善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与习惯。
        一、创设音乐环境
        设立幼儿园小喇叭,让音乐能充满幼儿园中的每个角落。要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就是音乐的大门。因此,对幼儿的音乐素养应从幼儿的耳朵开始进行培养。幼儿园通过设立幼儿园小喇叭,在早入园开始音乐播放使幼儿一入园就能进入到一个欢乐、舒服的音乐艺术氛围之中。选择幼儿耳熟能详地儿歌例如《蓝精灵》、《哆啦A梦》等,优美、动听的音乐例如《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等,一定要坚持每天按时播放,同时要避免声音过大、音乐音质嘈杂等问题,让有音乐能覆盖整个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营造一个愉悦、活泼、欢乐、舒服、安心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能将其听觉与音乐素养有所提高,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在课间操时可根据小、中、大班设立不同的课间操音乐,可按照大、中、小班的顺序进行连贯的课间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使幼儿感受到动感的音乐魅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例如大班使用《红星闪闪》进行队形队列的变化展示;《世界真美好》做为早操音乐的使用不同的小动物角色以及明快的音乐节奏;《打靶归来》做为大班绳操的特点展示;《最美的光》做为放松运动感受音乐与动作结合的美感。
        巧用环境让音乐成为陪伴幼儿的好朋友。在幼儿园的艺术长廊中,可以悬挂展示着教师和幼儿共同绘制的音乐绘画及音乐汇演、六一打击乐展演的照片等唤醒音乐之魂;在幼儿的户外、室内摆放各种与生活音乐密切相关的物品,如勺子、铁锅、水管等做成的乐器,在旁边放置铁勺、木棒、鼓槌等敲击乐器供幼儿们随时选用,成为幼儿随时随地可以才艺的舞台;在户外创设音乐小木屋,里面可提供轻纱、音符等音乐环境,木棍、勺子、鼓、响板、串铃等让幼儿随时随地有可以发挥的舞台,给幼儿展示和接触音乐的机会。在楼梯环创的墙壁上贴一些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的照片、简介等,以及有关音乐的小知识。这样,让环境不断地与幼儿进行音乐“对话”,从到达到让音乐在幼儿的生活中“说话”的目的,陶冶幼儿的情操。
        重点音乐区域布置,让听音乐成为幼儿的生活习惯。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突出音乐的“游戏化”和“情境化”,在班级设置音乐角,提供各种人物、动物角色的头饰,以及打击乐器、非洲鼓等,在走廊尽头、楼梯拐角处等地方设置音乐活动区域小剧场等。

如大班级部楼梯拐角拉起有小恐龙的窗帘幕布,上面活灵活现的小恐龙,给幼儿创造一种活泼、有趣的表演场景;同时,还可放置一些便于移动的表演道具,如打击乐图谱、剧场须知、表演安排、表演剧目、皮影道具等,让幼儿拥有自由发挥与探索的机会,吸引幼儿自己去创造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
        精心创设音乐主题环境,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结合省编教材主题的创设,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音乐造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让幼儿欣赏《中国话》、《国家》、《说唱脸谱》、《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红色歌曲,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音乐与幼儿生活融合
        将具有节奏感、具有优美旋律的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与幼儿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等融合起来,让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音乐活动中,从而达到音乐与游戏一体化的目的,使幼儿的一日生活跟随音乐翩翩起舞。从幼儿入园开始到晨间区域活动结束这段时间,幼儿园播放《快乐的一天开始了》、《我们多么幸福》等音乐,调节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欢乐和谐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开启崭新的一天。在区域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对音乐区角的需要播放打击乐又或者音乐活动的音乐,进行音乐表演。在收玩具的环节上,可以播放《玩具进行曲》、《小跳蛙》等具有节奏性的音乐,在反复播放几次后,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使幼儿一听到这首曲子就能主动开始收玩具,也不需要教师同幼儿说“收玩具”,利用音乐进行常规训练。
        在活动间隔的如厕盥洗环节,播放儿童歌曲《火车开》,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模仿不同小动物玩搭火车游戏有序进入卫生间,给幼儿营造一种既要遵守活动秩序又要动作迅速的氛围。有时也播放儿歌《七步洗手法》,让幼儿们边洗手、边听歌,慢慢地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同时,如厕盥洗完的幼儿可在活动室内跟随音乐做律动如《布谷鸟》、《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与微笑》等。幼儿耳熟能详也可根据音乐节奏加入韵律动作的音乐歌曲。
        在用餐时间,在用餐前大班选择播放一些古诗词音乐让幼儿跟唱跟读,如《春晓》、《静夜思》等,在进餐时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葫芦丝演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钢琴曲《稻香》等音乐,引导幼儿安静地进餐。在舒缓平静的氛围中,幼儿们感受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律之美,培养幼儿进餐时的高雅情致。在午睡环节,播放安静、温柔的音乐, 如《睡吧,小宝贝》、《摇篮曲》等,帮助幼儿的情绪安定下来,较快地入睡。午睡时间结束时,适合播放由缓慢渐入明朗的音乐从而更好地唤醒幼儿。如幼儿在《四小天鹅》的音乐旋律中醒来,开始穿衣服、穿鞋迎接下午的活动。
        在晚离园时,是即将结束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时就适合播放一些安静的轻音乐,如 :《放学歌》、《回家》、《渔舟唱晚》等。可轮流播放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幼儿在放学时分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丰富其听觉经验。
        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提示下,幼儿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结语
        幼儿音乐活动应该让幼儿成为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主人。让各种频繁、乏味的生活中融入音乐元素,使音乐真正地让生活“活”起来,从而也使音乐活动真正充满着生命力与活力,真正做到让音乐在幼儿的生活中“说话”。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真正挖掘音乐的潜在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的兴趣,让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让音乐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智慧的大门,使幼儿能在婉转曼妙的音乐中快乐地生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音乐教育应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J].王红梅.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2]音乐渗透幼儿一日生活的策略[J].王华芬.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2(06)
[3]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M].宋文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J].钱津.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7)
[5]音乐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与融合[J].马媛.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