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周青
[导读] 小学语文属于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语文基础好,
        周青
        南京市六合区蒋湾小学,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小学语文属于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语文基础好,对其他学科才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但是,语文重点在于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越强,对事物的认知就会越清楚。阅读和写作又很难分离,阅读理解促进写作理解的要义,学生阅读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干扰到其他学习的速度。对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使阅读和写作结合成为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引言:
        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对任何事物的理解,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千头万绪的文字中间,发现文章或者学科的中心要义。学生在通过写作将理解的思绪清楚的展现出来。由此说明,阅读和写作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相辅相成。新课改之后,更多的教师越来越重视阅读和写作在课堂的结合,但是现实中,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还存在不足。
        一、把握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有效读写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应用是有难度的。读写前提是先要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对文章进行有效理解,让学生读懂文章或者段落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体现了什么中心,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写作。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该做好各种服务工作,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效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教师通过自身案例和学生们分享,推荐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可以结合PPT、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集中力,让学生理解如何推荐好地方给大家,让学生深入情景中感受内心真实的想法,把真实想法通过写作展现出来,以达到有效课堂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1]。
        二、读写结合,关注学生不同差异
        学校每一个学生,家庭情况、生活环境等都不是一模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中,也应该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要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情况等,有侧重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理解能力强,写作优异的学生,应该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思维的突变。对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积极给予更多帮助,让学生跟得上教师。只有结合实际的读写结合教学,才可以更有效帮助学生成长。例如,在教学《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时,学生年龄差异小,对心的跳动理解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以清楚知道什么是心跳,但对于感知弱的学生来说,不知道心跳是什么,对主观感受是纤弱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帮助,引导学生清楚认知心跳。


        三、给予有效评价,培养读写兴趣
        学生进行读写,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展现出来的文字进行合理的评价。在语文读写中,评价是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工具,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活跃程度,极大发挥主观想象力。在评价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小组间可以先进行交流分享,再从各小组抽出几名学生进行全班分享,对个别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也结合其他学生的思考进行再度理解,这样解决学生直接给老师发言的压力性,也锻炼学生踊跃积极讨论的气氛,也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习作:我和XX过一天》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踊跃发言,观察每个学生闪光点,发现其理解性、写作能力弱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予学生表扬,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积极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四、提升教师专业性,激发课堂活力
        学生读写能力有多好,离不开教师专业的指导,教师作为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直接展现者,直接会影响到学生读写的。而且,读写能力也是现代教学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可以写出好文章,这样才可以带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和课后要求学生写的,教师也应该会写,不仅要会写,还要写的很好,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文言文、古诗、现代文和外国散文时,教师也应该清楚文章是在什么背景写的,当时的人文地理是怎么样的,作者是处在什么环境下写作的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去学习文章和阅读文章。语言的转播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性,教师专业度越高,学生越能理解,学生更有兴趣[2]。
        五、整合优秀文章,培养读写兴趣
        教师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时,学生对其他文章感触深,但不要求写作时,教师也应通过这篇文章,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文章写出自己想要的,展现个人独特的写作材料。阅读和写作是两个方面,如同一座桥一样,怎么找到两方面的衔接关系,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只要求阅读的文章,去找到写作的点,既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也可以找到二者之间完美的契合点,增加学生对读写的兴趣。
        六、结束语
        教师通过把握有效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读写兴趣。还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度,做到读写结合教学因材施教。在读写训练中,应当对学生读写的作品进行有效评价,增加学生对读写的好感度。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度,整合内外优秀资源,带动学生找到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欧家专.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026(022):344-345.
[2]陈忠贵.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构建对策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7):0056-0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