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0/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臧现沙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臧现沙
        惠民县李庄镇新兴小学 25171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性课程,我们现已实施。这门学科主要是要求学生按照文本的实践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基于学生平时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不确定性和联系性最高,涉及最为广泛的一种学科。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有效整合
        引言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构建成熟的语文知识网络体系,让学生在语文的综合应用过程中,扎实地掌握好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那么怎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呢?
        1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解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指的是那些能够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等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活动,其特点是能够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通俗点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传统语文教学活动的变形和扩展,是在“全面的语文素养”培养的理念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吸取语文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将生活和语文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探究语文、关注生活、了解世界,并在实践中把握语文知识的运用。
        2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学习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在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综合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软硬件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老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认识,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优化综合性学习目标。一是要根据学段制定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要根据学生层次制定目标,不能够一刀切,而是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重点地制定教学目标。
        2.2参与调查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开展的主题是服务学生发展需要,因此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要符合语文学科特征与教材特点,更要符合学生个性差异与基础学情。高年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调查实践活动,让其学会手脑并用处理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比如,在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文学习过后,教师可结合课文中“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等内容,设计“我与环保”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安排每个小组的活动主题。例如,A组要设计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栏、板报制作,B组设计了制作植树小插画,C组开展校园清理树叶的活动,D组开展环保相关的诗歌朗诵活动……在各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组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指导,让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任务进行内容搜集整理、设计制作、成果汇报等具体活动,进而开发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意识。

完成这次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将“我眼中的春天”“我眼中的环保”“我眼中的环境”等作为板报设计制作主题,学生可自由选择方向设计手工板报内容,让学生感悟教材中对树木、云、石头、土地的描写,体验手工设计板报的魅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定的主题设计相关板报内容,依托学生参与调查的实践,有效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3发掘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之源源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之根源于文本,综合实践活动之利源于真情。学生只有通过生活的体验,文本的钻研,情感的激发,才能有感而发,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由此,我们教师在实施综合活动课时要密切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动向,耐心指导孩子们对文本的探究,深切体验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把学生的切身体验融入到活动之中,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去探寻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收获活动之果,多给学生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校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之北,绿水青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笔者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锻炼、去寻找、去发现,学生其乐融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强调学习目的,再让他们带着目标去自主寻找、发现、记录、了解大自然中瑰宝,如:绿水青山、飞鸟爬虫、奇花异草、风云雾景、翠柏苍松。花丛中、大树下、小溪边、山坡上,阵阵欢声笑语,处处精彩画面。看,他们有的仔细寻找;有的喜笑颜开;有的皱眉思索:有的认真分析,个个天真活泼,兴趣十足。活动结束之后,我再次组织大家坐在以蓝天为屋顶,以绿树做围墙,以草坪为地毯的大自然之家里,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学生满怀信心在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把最可喜的丰盛硕果,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大家,共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快乐。
        2.4贴近生活,提高感悟能力
        贴近生活就是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人,教师先应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体验生活,再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总结经验,并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既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又要让他们从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感悟水平;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学生除了实地考察外还可以围绕“环保工作,人人有责”“家乡环保,从我做起”等主题进行环保宣传;也可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他人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丰富自我,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还可以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的好办法,用手中笔和纸记录身边的文明行为,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更好的环保建议,弘扬文明精神。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月”“我为环保做什么”等大型环保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环保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环保多做贡献,以表率行为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来做好这项环保工作,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得有效的灌溉。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深层把握语文实践活动的概念,整合活动开展的内容,并避免活动开展走向误区。
        参考文献
        [1]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7.
        [2]黄建平.浅谈小学语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探究[J].学周刊,2018,383(35):42-43.
        [3]闫永虹.浅析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开展方法[J].学周刊,2018,374(26):32-33.
        [4]金玉梅.小学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思维与智慧,2019(26).
        [5]吕淑娟.中小学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开发与实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