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鹏武
木兰县东兴镇中心小学(黑龙江 哈尔滨)151925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教学的重点。本次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再一次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
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凸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行文思路。自二零一六年起,小学语文教材正式做出改动。相关教学地区也都将不同版本的教材改成新版的改编教材,新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特色的弘扬,体现出了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既包含着对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教学,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核心。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忽略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教授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一、小学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挖掘和利用课本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值得挖掘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直接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有莫大的益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关于讲述传统文化的文章,教师既需要让学生做到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字词的含义等,还需要将素材文章中蕴含的精神理念,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传达给学生。我们以《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对《女娲补天》这篇课本进行教学时,既要要求学生掌握塌,裂,几天几夜等点字词,又要告诉学生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危险补天的过程以及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顾自身,勇敢善良的优良品质。
2、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传统的文化不应该只是存在于课本上的东西,而是通过历史的形式,由古人传递的精神财产,从古到今,传统文化,通过人们的生产生活,口耳相传而延续。总之,传统文化是密切贯穿学生生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应该固执地局限在生活中,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和生活中的实际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继承性。以端午节为例,作者在讲授端午节时,应扩展补充课本内容,让同学们自主介绍自己的家乡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富有节日特色的活动,来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注意营造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注重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教学。例如,在讲述小学课文风筝一课时,教师需要先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分享童年精彩的童年生活,让孩子们介绍在田野中放风筝的情景为,使学生感知道风筝的乐趣。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了解风筝的艺术起源,以及不同地方的风筝习俗,再让学生通过大声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到孩子们放风筝,和找风筝的心情,增进情感的交流,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插画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不同形状的风筝,比如,蝴蝶,蜈蚣,等形状的风筝及其所包含的意义,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教学。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随着生活中教学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和成熟,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待加强。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以及向学生讲授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等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注意事项
1、有目的地选择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让学生能够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内容,使其能够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寻找教学材料时,应凸显出传统文化的层次性,达到传统文化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目的。
2、以延续传统文化生命力为教学目的
教师需要清楚讲授传统文化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固执地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忆上,而是要将教学的主要目标转为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传承性,以及文化对中华人民的影响,从而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主动性地加以创新,达到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的代代相传。
结语: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必要方式,因此,实现国家梦,提高全体人民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素养是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关键作用,探索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助推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中国校外教育,2017(5): 93-94.
[2]于洋.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J] .职业技术,2017,16(8):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