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莉
新疆阿克苏市委党校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精准和人才。扎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农民,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扶贫的主力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培训;思路;启示
前言: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留得住、打得住、不带走的人才队伍。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可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农民,培养农村带头人就地致富,帮助贫困人口获得生存技能,提高致富能力,增强稳定脱贫的内在动力。对贫困地区培养高素质农民,充分发挥优质农民在扶贫引领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培训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路与举措
(一)规划——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
相关商机部门针对组织、扶贫、党校以及财政和涉农部门等相关的职能部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农村党员和农民培训中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获得农业部门相关的支持,探究相关的合作模式,构建培训教研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实行统一、整体的培训资源,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培训管理等都进行统一的安排,将培训的整体效应进行充分的发挥。
(二)理念——从“虚对虚”到“实打实”的转变
培训中心可以将需求进行引导供给,并且在相应的调研前提下,开展关于农村电商、现代种植、养殖等几个专业,运用“财政买单、农民点单”的方式,通过农民自主选择参加培训的专业方式,将“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落实,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当中。
(三)对象——从“广撒网”到“有重点”的转变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应该紧紧围绕着“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将进行培训的对象集中于有创业基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农民或者是农村党员,尤其是应该将一些贫困群众作为工作的重点。每年可以开办培训班20余期,每一期的培训时间为10天,每一期安排的学员大约在500名左右,这样下去,大概使用五年的时间就能够培训五万多名青年农民以及农村党员。在学员参与培训的时间里,要实现全封闭的管理,实行全日制培训。通过这种高强度、有重点的培训,不仅仅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实用型的农村人才,还能够通过影响去带动更多的人,真正实现全方面的“脱贫”。
(四)方式——从“课堂学”到“现场教”的转变
为了能够增强培训的效果,可以始终坚持“怎样方便、怎样教”的方式,重视实践,充分体现互动式教学,将一些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种养殖基地以及相关的示范点作为现场教学的场地,进行统一的授牌管理,将开展培训的课堂放在“田间地头”,真正的实现了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和学习,促使学员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更好的活跃课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拓展学员眼界,还能够树立创业的信心,掌握真技术、真本领。
(五)环节——从“单打一”到“全链条”的转变
为了能够促使学员能够真正的做到活用、能用,应该始终坚持学用结合、跟踪管理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提升脱贫培训的效果。
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融合,重视服务。上级相关部门还应该切实做好“牵头抓总、协调组织”的工作职责,将科技、扶贫、农业、发改以及教育和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整合,进而融合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能,从人才、经费以及政策等方面加强支持、关心以及重视。
创建相关平台,推荐相关的网络服务。将培训班当成是学员之间、与教师之间、与种植养殖大户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并且能够做到经验互学、信息互通、资源互享等。
安排专人,优化服务。每个培训班都要配备一个助教,针对每个学员接受学习和培训之后的“学以致用”情况加以全程性的跟踪,通过构建相应的网络血檀、安排现场指导以及定期回访、创设聊天群等方式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并且能够真正的做到实地会诊,打造一个“永久性的刘东学堂”,随时随地都能够帮助学员解决“训后之忧”。
(六)成果——从“单向度”到“多维度”的转变
在开展相关培训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重视提升农民“以富带富”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一方面,要培训出一批不仅能够教授技能,还能够激发动能、开拓眼界、启发思想的学员,还能够通过培训学到了真正的技术,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培养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优秀村干部等,将学员培训班作为培养建设农村、促进农村良好发展的后备人才的“摇篮”,为基层建设奠定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二、农民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带来的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突出党建引领,夯实执政基础
农业方面的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副业化等都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寻在的问题,并且农村干部的青黄不接以及党员老龄化等现象也日渐明显。因此,应该始终坚持党在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意识,同时,将党的建设始终贯彻于学员培训的整个过程当中,这样不仅仅能够使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能力和素质,还能够上党课、讲党话,运用一些新的理念和思想去“武装”青年农民和农村党员的头脑,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思想。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培训处一批又一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促使其能够为引领乡风文明、创设美丽农村贡献出自己自己的力量。
(二)突出精准理念,务求实用实效
农村党员和青年农民受教育程度、接受心理、语言风格和机关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不同,必须注重切实有效的改革创新。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坚持按需培训,“缺什么,教什么”,培训内容面向农村创新创业,以实用技术教学培训为主,政策解读为辅。在师资配置上,坚持“海陆结合”,邀请专家谈专业,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以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农学专家为辅助,聘请大型农业生产基地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将全国著名农学专家纳入“专家库”。在培训管理方面,坚持严格标准,为每一位学员建立文字、图片档案,全程记录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和创业情况,引导学员树立勤学、勤学、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边生产边提高,学习和改进,加强跟踪和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改进培训方法,优化培训内容。
(三)抓住重点人群,培育脱贫“火种”
大量事实表明,普遍援助是不可持续的,不加区别地追求平均主义是不科学的。我们把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广大农民以一定的发展基础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象,利用这些“点燃”开荒燎原,攻占主战战场。形成了“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培养一个能人,带动一个产业;培养一个党员,带来景观的丰富一面”。把“基地、中心”打造成党在基层战斗堡垒的“新军营”和“兵工厂”,培育一批新型农民、现代农民和职业农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守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结语:综上所述,如何使贫困地区在摆脱外在贫困条件限制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农民专业素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是脱贫后顺利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的路子走对了,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参考文献:
[1]李柯融. 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N]. 黔西南日报,2020-02-27(007).
[2]吴梦影.阿坝州茂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科教站——送“技”下乡 脱贫有“术”[J].四川劳动保障,2019(11):17.
[3]王洪亮.扎实做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中的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J].耕作与栽培,2019(03):58-62.
[4]李承晋.?甘肃巩固精准脱贫成效公共政策思考[J]. ?新西部.?2020(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