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勤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半店明德小学 441800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 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 习惯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位小学生成长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应狠抓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位小学生成长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应狠抓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农村寄宿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数留守儿童.又来自农村,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隔代教育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学习上没有自觉性,计划性,生活上没有规律性,不注重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行为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脏话连篇,交往上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等,因此加强化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管理工作,是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应该着力解决的切实问题。
首先要以老师为表率,发挥榜样作用,去感染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天天与教师同吃、同住、同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自然不虚假。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尊重学,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恶语一句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使用文明用语,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行为准则规范言行,对小学生的教育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每学期对新入校的同学进行一个全新的系统培训
他们刚入学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就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新修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逐条对照找差距,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开展争当“文明之星”?、“小小卫生监督员”?、“环保小使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农村寄宿小学生的文明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从日常抓起,不能松懈。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在学校,学校可通过周会、班会、文娱体育活动、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活动的开展,在群体性活动中培养其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邀请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进一步强化训练、反复强调,逐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校期间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身上存在的细小问题或毛病要坚决指出,并要求其尽快改正,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真正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和蔓延。
第四、家校结合,发挥学生特长,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明白道理,从他律变为自律。
第五、选择合适的方法,适当警示
针对部分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强制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影片、听法制教育报告会、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逐步规范学生的品行。
总之,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所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更需要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老师只有对小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及时的点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会有很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