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绍栋
莱州市第十三中学 261400
摘要:我国相关的体育锻炼标准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因此,教师应该切实重视体能训练,通过课课练,并且利用课余时间来锻炼学生的体能,比如通过课间操或者运动比赛来提升学生的体能,总之要把体能训练纳入到体育教学的规划当中。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
引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期望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可见,当下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体能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体能模块包括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在实践操作中“目前普遍认为体能应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技能有关的体能两大类”。这些都为高中体能模块教学提供了方向,但在一线教师具体操作时,仍然遇到对体能概念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在构建高中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体能是什么”进行必要的认知。身体运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刚性需求,身体运动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只能当身体存在之物以身体运动形式表达一定象征意义时,才赋予生命意义。但不是所有的身体运动都能成为对人类身体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手段,唯独将身体运动的本能需求,通过身体动作演绎为动作技能,再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形成身体运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人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军事防护、舞蹈艺术和身体发展等各种文化活动,进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的各种环境。人的身体运动以身体动作为基本单位,按照发展和完善身体的身体姿势、练习轨迹、练习负荷进行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能,进而形成促进身体运动能力的身体活动形式。体能是人适应生存环境、延续生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身体活动能力。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时安排有形无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对一些体能项目修够一定的学时,如田径类项目为18学时,但有些学校只是把体能模块项目列入教学计划,并未真正实施。或者即使实施了,学时也大打折扣。其次,学段安排“争先不恐后。”在体能模块必修项目上,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安排在了高一、高二阶段,特别高一第一、第二学期。高三阶段基本忙于高考,就不上体育课了。有的学校采取分散安排,在每年的体能测试前对学生进行突击性、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体测过关。无论这种集中性安排,还是分散性安排,都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健康成长。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教学对策
(一)、以形体教育为出发点
形体练习主要以韵律操、徒手操、抗阻力等练习为主,采用单一或组合动作,重点培养学生蹲、立、行、走等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通过各种体能专门性的练习获得健美的体形。练习过程以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双人和团体3种练习形式为主,以“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气质美”的标准进行评价。
如,进行不同形式的单人拉弹力带的变换练习中,听教师口令,每个动作拉伸到位后停留5~8s,教师提示动作要领,让学生体会塑造形体之美和不同部位肌肉发力的感觉,既要关注形体美又要关注力量素质练习;巩固提高阶段以2人合作或者团体分组的组合练习为主,进行徒手操、韵律操的组合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单一动作的规范性和连接动作的连贯性;2人和团体练习时可以让练习者相互轻轻拍打对方的手臂、腰、腿等身体部位以提醒同伴体会协调、用力、舒展、平衡等动作。以形体教育为出发点的体能教学思考与实践中要关注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身体形态变化及发展体能的各种方法,让身体与动作融为一体,用“四美”的标准评价,让课堂上的形体练习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新时代高中生拥有的活力和自信。
(二)、体能教学设计组织要精细化
相对整节课而言,运动技能中的体能教学所占时间较少,既要考虑与前面内容的关系,又要关注运动负荷的独特规律,也不能形式化、孤立化。因此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应根据前半段课堂的内容、效果、学情、场地器材等情况,在预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上,考虑预设和生成的因素进行教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场地器械的重新布置和对体能练习内容的过多讲解,做到就地施行、简易速学、新颖高效、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如,在小垫子上进行技巧教学后,可随即利用大小垫子进行平地推垫、叠垫跳深、垫上拉伸等练习。
(三)、合理规划训练时间与项目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指的是综合专项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科学的负荷来加强学生的动作练习,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为学生参与各种运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提升一个人的体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同时也要高效地安排训练项目,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一方面,从训练的时间上来看,按照相关的科学数据,最佳的运动时间是早上的6点到7点以及下午的5~6点。在早上6~7点这个时间之内可以安排晨跑以及体操活动,如果在6点之前进行锻炼,太阳刚刚升起不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较低,对学生的身体是有害的。另一方面,从训练的项目来看,在高中这个阶段,提升学生的心肺、力量以及柔韧度是体能训练的重点,教师可以安排与这些目标有关的训练内容,比如俯卧撑、登山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在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防止在训练中出现受伤。
结束语
当然,体能教学的注意点较多,如,手段要新颖,要与动作技能的学习结合,要与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要注意差异化教学,等等。尽管体能教学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位置重之又重,但实际上每一节体育课都要重视体能、运动技能、心理等能力的共生培养,它们相互影响和联系并共同作用于学生,绝对不能为了突出体能而人为地割裂它们,希望体育教师齐心协力,遵循教学规律、尊重科学,关注学生,对体能作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做到让学生课课练、天天练、时时练。
参考文献
[1]周文强.高中足球模块化教学体能训练有效性[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85-486.
[2]孙渡侨.正确认知体能合理安排高中阶段的体能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58+60.
[3]王芬,杜震,羊王龙,张欣欣.海南省普通高中体育课体能练习的现状及问题[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92-193.
[4]吴舒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J].田径,2019(11):46-48.
[5]黄彩斌.“核心综合素质训练器”在高中体能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