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瑜1 全永丰2
(1.新疆财经大学 2.新疆乌鲁木齐万学咨询服务中心)
摘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行对我国农业有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至关重要,农业供给侧的改革侧重于对其产能的调控,房地产库存的调整,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的调整等。因此通过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改变我国农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失衡实现我国农业生态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供给侧改革、农业、区域失衡
供给侧改革与农业发展现状
供给侧改革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以凯尔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为重要标志,开启了需求型经济。在传统的需求决定供给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有了快速的提升。但是,需求性经济中的需求和预期无法量化,以及奥姆剃刀理论的滥用,最终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弊端。我国为了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从供给侧入手将取产能、取库存、取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主要目标重大解决产能、房地产、金融等方面存在的弊端。
农业发展现状
自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农业成良性的发展状态。农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有销的供给,将有效供给与需求结合。更加注重有机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化与机械化的结合。除此之外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提供了新型的劳动力,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增加了信息技术为主的劳动力。
供给侧改革中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我国农产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背景下进行生产,虽然农产品的总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农产品在供给种类方面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过剩而与其对应的需求相对疲乏。其二、居民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传统的蛋、奶、肉、禽专向更加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这种消费与供给不匹配的模式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无效供给。
2、农业区域的发展失衡
我国农业的布局由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决定,我国幅员辽阔丘陵、平原、山地相间,客观决定了我国农产品种植的多样性。因此优化我国农产品的布局成为我国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布局失衡,没有形成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有机结合,更多的是地方各自为政。除此之外不同区域经济水平发展的失衡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也参差不齐,从而加剧了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性导致农村劳动力信息闭塞也是造成农业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农业生态结构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以粗放式模式为主,只追求农业的产量。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品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的受损。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但影响了人们健康的生活,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布局多为零星、点状,没有形成诸如工业一样的集群。所以在农业生态的治理方面不能像工业一样采取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是靠天然的治理。从而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薄弱。
4、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
我国人多地少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国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有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仍相当落后,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
5、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今后15年,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将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越来越狭窄的空间中,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供给侧改革下农业发展模式的改进
1、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品结构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将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式发展模式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应将科技与农业相互结合,以科技为指导,着力与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将数量指标转化为质量指标。此外加强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大数据用于农业建设的发展,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将市场所需和供给有机集合起来。
2、推进农村深化改革
从制度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在农业方面要加强改进体制机制的弊端,加强农业资源的利用程度,突破固有的经济利益。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研究与推进,有效的激发农业劳动力的积极性,培育新型的农业主。农村改革主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其一、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土地制度。其二、处理好农业与市场的关系,以现代农业为主导。其三、处理好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农业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支持公工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工业支持农业的发展。
3发挥区域优势,协同不同产业的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各区域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立的产业结构,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以新疆为例独特的日照时间决定了发展瓜果、即棉花的种植有天然的优势。在形成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将与其第二产业相结合,通过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4 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影响农业成本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专业化分工的缺乏,应该说在农村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概念。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家庭独自承担。这种缺乏农业分工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增大了农业劳动者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增大了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的风险。如因缺乏专业化种性识别能力,农户在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选购与识别上,容易购买到假货或质价不符的农资产品而上当受骗,导致损失惨重;在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上,因缺乏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和专业化信息分析,容易盲目模仿而造成农业品种和产业结构的雷同,导致农业产品的积压或腐烂,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尴尬局面。因此,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经营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小梅,董旭辉,于奇,王亚男 . 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监管体系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02):10-17
[2]罗成,陈怀德,钟静宇,赵一倩 . 广西百色市农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路径研究[J]. 市场论坛,2019(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