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贞
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数学游戏”是利用孩子对游戏的痴迷,通过适当的引导,将游戏的元素、机制与课程融合,以提高学习的乐趣和学习者的参与感。有效的数学游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它可以充分调动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和保持儿童探究数学的兴趣。早在1923年,俞子夷起草《新学制课堂标维纲要》就把“使学生在游戏的生活里,觉得数量的需要”视为教学的原则之一。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好玩”。如何“基于游戏的学习”让学生尝到数学是有趣的、是好玩的,尝到数学是“甜”的?
一、游戏化课堂的囧境
1.认识上偏颇,模式单一化
游戏,曾令许多父母谈之色变,深恶痛绝;更就让许多孩子欲罢不能。为此人们对于游戏有成见,认为它只属于闲暇娱乐,充其量只作为课堂学习的点缀,数学游戏课程化亟待商榷,不能当作正规教育的一部分。其次,缺少对游戏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没有形成系列化,教师就课论课或为“游戏”而“游戏”。
2.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得到大部分教师认同;但由于数学游戏“娱乐性与大众性”与数学“抽象性与推理性”反差,教师受“游戏设计”、“目标达成”、“准备费时”、“纪律不可控”等因素影响,大多限于经验层面的实施介绍,聚焦到课堂实施较少。
3.摒除了学生真正的需要
儿童天生就喜欢通过游戏学习,玩游戏是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科教学中数学游戏相对匮乏,缺乏对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什么样的游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认知。
二、游戏化课堂教学策略
(一)动手操作型教学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游戏化”学习方式与“动手操作”课型有效融合,既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动的本性又可以将知识的学习穿插进入,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解决问题---用一幅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一课为例:
(1) “猜谜语”---引出学习伙伴“三角尺”。
(2)“找朋友”---找一幅三角尺。(温习三角尺的构成元素)
师:在桌面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三角尺,你能从中找出一副吗?
师:你能说一说你找到的一副三角尺是什么样的?
(3)“比一比”---拼角游戏。
放手让学生根据三角尺上角的特点进行拼接,考察学生空间想
像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否真正吸收知识的核心。
动手操作型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避免上课过程中的沉闷氛围,还可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
(二)分组竞赛型教学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另一显著特征。他们乐于与周边同学进行比较,如同在运动会中比较出高下快慢一般,学习中的比较也在无形中产生。老师可以通过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同学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他们对于解决问题的渴望。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将同学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同样数量的算术题,一人一道进行计算,最后用时最少且结果最精确的小组获胜。可能计算本身是枯燥无聊的,但当被赋予了团队的含义以及比较的意味,同学们对待计算的态度将大有不同。每一队成员都会尽自己可能的以最好的状态解出数学题,也在无形中鼓励那些计算能力稍差的同学以团队荣誉为重的细心计算。分组计算是一种方式,分组讨论数学加分题,分组监督预习复习都是不错的学习方式,这样将原本“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小组合作”式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给予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增强了他们在小组成员内的表达欲望,无论对于学习知识而言还是与人相处都大有裨益。
(三)道具模拟型教学
“道具”源于生活,它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借助一些自制或者常用的教学工具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字加减时可以使用彩色的算术棒,更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不同数字之间大小的变化;在学习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时,可以采用磁性立方块,通过变化立体图形的构成形成对整体的认识。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还有一种教学工具使用的次数最为频繁,课堂的使用效果也极佳,就是计数器,该计数器内有不同形状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以满足教学中涉及到图形学习的所有场景。由此看出,使用教学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老师的教学难度,并且用教学工具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发生。
三、游戏化教学核心关注点
(一)开展游戏是为了辅助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化”的概念,受到了一部分传统教师的争议,他们普遍具有的观点就是这种教学形式可能会喧宾夺主,学生的兴趣全然产生于游戏而并非是知识本身带来的学习乐趣,长久以往的教学使得学生更侧重于以娱乐的方式看待知识,而并非主动自愿的进行思考学习。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掌握好游戏和授课知识之间的度,很容易使得学生的关注点全然在了游戏上而并非知识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之前能够充分的备课,将所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包装和游戏形式相融合,但是要做到知识为主游戏为辅。同时老师也要向同学们强调到这一点,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又不缺乏学习中的小乐趣。
(二)游戏的核心选择要注意贴合主题
即使老师意识到了数学游戏化能够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在面临游戏选择之时,还是会碰见多重困难。首先是游戏类型的选择,不能过于娱乐化也不能过于学术化,能够做到学玩结合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才是最佳的。另外游戏时间的掌控也是考验老师教学经验的一部分,一节课四十分钟,应用多久的时间来学习,又用多久的时间点明课堂的主题做以引申,这些都是老师在授课之前需要仔细考量的,并且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所教授班级的一套模式。当然游戏化教学只是教学模式的一个种类,老师不能为了增加趣味性,而生搬硬套的固化式教学,需要寻找适合此节教学内容的方法,这就考察了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只有当在合适的课堂内容学习中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课堂效果和学习氛围。
(三)游戏的设计与学段目标、学生年龄接轨
数学游戏设计必须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相应学段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游戏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游戏的趣味性积淀良好的数学情感,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
关注数学游戏在教学的应用,我们更多应该以游戏为载体,把“游戏动机”转变为“学习动机”,把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机”。虽然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游戏化教学的喜爱,听课效率、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和主动学习的态度也有所加强,但是游戏化教学需要分清主次,即以学为主玩为辅,不能相互颠倒;并且老师在实践中需要深入研究游戏开展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姚铁龙.数学游戏课程 重塑学习的“一条路”[J].小学数学教师, 2018(6).
[2]李朝红.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 2017(9).
[3]王怡.舒志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研究[J].神州, 2017(4).
[4]史丽艳.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7(27)
作者简介:李丽贞(福建省厦门市滨北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1977年10月出生,福建漳州人,女,汉族,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