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3期   作者:梁福生
[导读] 本文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分析,
        梁福生
        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 150040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对高校教学显性的思想教育以及隐形的教育价值观的有效结合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公共体育        思政教育         有效融合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工作、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很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于从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取知识。西方国家也通过网络、影视等方式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导致我国的社会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思想困惑以及价值迷失的情况,因此,在高校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校必须充分重视,持之以恒。
        一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肩负着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政课程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却存在形式落后、内容脱节、流于形式等问题,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思政课程的效率也因此无法得到提高。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存在3大问题,第一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经历,使德育主体无法满足需求。第二是除了德育教师外,其余教师都不注重德育教育,导致德育教育的覆盖范围小,大量隐形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第三是思政课程缺乏预评估体系。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将德育教育融如所有教育中,使德育向着人性、生活、实践以及学科融合转向。德育教育是学校各项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德育教育经验,在保持中国思政课程内容不变的同时,推进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思政改革,使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体育课程的隐形教育进行充分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二丶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有严格的纪律作为约束,更需要动态品德践行。因此,思政教育最终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将社会道德规范作为自身道德要求,将理论化为实践,这是目前思政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体育课程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思政课程提供有效助力
        新时代下的体育不再是单纯的增强身体素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身体活动,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身体运动,体育课程中伴随着对学生道德和治理的培养。学生在开展运动时,需要克服很多身体上的困难,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磨炼坚强的意识。竞赛也是体育的特征之一,通过参加体育竞赛,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理性看待胜负,胜利的一方更加自信,继续保持,失败方不放弃、气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为下次做准备。体育还具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竞赛规程,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要严格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公开的运动,以“三公”作为其核心价值体系,已经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可,如奥运会和世锦赛等等,这种公开透明的竞争, 正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需要构建的价值体系以及道德核心。


 (二)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落实体育课程目标要求
        体育教学时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就是立德树人,将思政政治工作教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是落实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重要措施。通过各类形象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完善高校学生的成才机制,巩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品德优良、意志坚韧的综合型人才。
        三丶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对策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最终目的为既帮助学生打造强健的体魄,还要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团结互助、阳光自信的优良品质。
 (一)建立高校体育德育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课堂重要的德育教育却没有受到重视。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虽然对学生技能和体制有着完善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德育方面依旧是一片空白,导致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因此,要想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必须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高校领导层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体育课程,建立体育德育教学评价体系。第二,高校应该严格遵守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奖惩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重视体育的德育功能,挖掘体育的德育价值。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使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可承接进行有效融合,就必须先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可以定时开展思政教育培训和讲座,利用各级党校资源,不断的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其次,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同的体育项目给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千差万别。一次你,可以请一些思政专家对开展培训,加强体育教师思政方面的实践培训,使其能够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来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使体育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再低基础上,高校还应该紧抓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鼓励教师细心、耐心精心组织体育课程, 尊重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严格的考核制度来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
 (三)从体育人的角度设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育之外,还有体育社团、体育竞赛以及课外活动等,体育的德育资源体现在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以及特定场景中,所以在设计体育课程的德育内容时,体育教师需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将各类素材以及杜宇资源融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从而营造出积极的体育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吸引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其次是要让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结束语: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体育立德树人的需求。开展该工作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更需要体育教师以体育教育为载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从整体育人的角度出发,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政渗透,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福琪,李晓明.信息化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数码世界,2020,(5):126.
[2]杨大本,余涛.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5):138-13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5.138.
[3]朱亚云.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灌篮,2019,(27):80-81.
[4]熊剑,徐桑.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8):290.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48.270.
作者简介:梁福生, 1983年3月,男,汉,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
课题及编号:《课程思政理念下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的实践研究》GJC1319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