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再青
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
【内容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金华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金华的本土文化与纸艺创作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独特价值,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本土文化 纸艺 美术教学 传承与创造
金华作为一座建制久远的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衍生出悠久的民族文化:手工技艺文化、戏曲文化、古建筑文化、生活文化等精彩纷呈。金华的纸艺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剪纸艺术,它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有国家级浦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善增、“金华第一剪”王风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近年来,手工制作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手工课也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课程。在众多手工课中,纸艺术首当其冲。美术课堂作为美育的传承者,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既能让学生亲自体会工艺美术的魅力,将纸艺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对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本地民族文化的宣传起到促进作用,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运用本土文化——为美术教育添砖加瓦
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重建美术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文化进入美术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而地域间广泛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则促进了艺术的融合,在金华八婺大地上,孕育着丰富的八婺文化:学术文化、手工技艺文化、婺商文化、戏曲文化、古建筑文化、生活文化。我们发现金华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优秀的本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一片教育的沃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更有必要传承下去,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本土文化来源身边,学生易于接受
本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来源于我们身边,其中有许多内容是平时的教科书中所没有的,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的内容,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和理解。以婺剧为例,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增强学生深入了解婺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欣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金华传统文化了解、学习的积极性。
(二)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在人类进化复杂、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不断在探索美,追求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而运用本土文化,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教学中,引领学生仔细地去鉴别,一切从身边实际出发。
二、本土文化与纸艺手拉手——突破美术教育的瓶颈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人文特质,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美术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将纸艺艺术带进美术课堂,与传统的本土文化进行携手,使本土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机融合,互相渗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结合欣赏,感受结合带来的艺术震撼
1.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金华建筑的文化历史
金华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以建筑为切入点,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是中国民俗文化村,系刘伯温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建造。在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是古生态“天人合一”的经典遗存。
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
武义熟溪古桥条凳把廊桥分成三道,古时两旁走行人,中间通车马,中段桥面建有双层楼阁,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廊桥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金华的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结合纸艺术欣赏,领略金华悠久的历史文化
金华的剪纸艺术是我国的一朵奇葩。在众多作品中无不融入了丰富的金华本土文化,从市博物馆、剪纸博物馆中拍摄部分经典、精美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他们的有机结合。
欣赏市里教师现场纸艺创作赛中的部分作品,其间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立体创作作品,如:武义的熟悉桥、江南第一家的牌楼、婺剧脸谱、客家圆楼等。
(二)亲身实践,体验两者结合创作的愉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导向,潜心钻研教材,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利用纸艺教学见缝插针、因材施教,挖掘纸艺的特性,找到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点,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服务,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在进行《婺州窑》的校本美术教学时,当笔者讲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学生一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笔者当即拿出一张卡纸剪了一个瓶状,渗透重叠的技巧,利用剪、拼等方法进行直观演示,薄软的纸张可以在折叠和不断折叠之后再剪,或用各种色纸平整地叠放在一起再剪,会获得富于次序美感的复数性图形,学生一目了然,顿时来了兴致。
在第二堂课中,我还是进行《婺州窑》教学。我问学生在金华的八婺大地上,你知道有哪些文化?“婺剧。”“东阳木雕,算不算?”“踩高跷。”“金华火腿”“……”我说:“你看过婺剧表演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们能不能在婺州窑里注入婺剧元素?”一石激起千层浪。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一个学生提出:“可以注入脸谱。”“有哪些婺剧脸谱?怎么画脸谱?”我用PPT的形式出示大量的脸谱,又将事先刻好的婺州窑展示给学生看。我请他们拿出一张全开的大卡纸,将制作过程、一些小技巧以及注意点告诉学生,学生在制作尝试的过程中我在旁边加以指导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创造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出了一件件作品,他们的创造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满足感,在内心中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纸艺立体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多样化呈现——享受两者结合创作的美
每一次创作,都是学生精心思考,用心制作的过程;每一件作品,都是学生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一次对话,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弃之实之可惜。如何将这样的美育进行延伸,达到艺术、文化传进“家”?
在一次纸艺作品创作结束后,我总是会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留在班级中美化教室;一部分,鼓动学生进行家庭装饰。它是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更是学生展示自己纸艺制作水平的机会,例如用厚纸板等材料动手制作的一个笔筒,笔筒上有的同学刻了迎花灯,有的刻了茶花,学生们把这一作品放在自己的书房里,用以放笔,既古朴、典雅,又美观、实用。
民俗艺术是艺术花园里盛开的一朵奇葩,她带着泥土的芬芳、以朴素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将本土文化与丰富多彩的纸艺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欢乐,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与魅力,同时又是继承和发扬本地区优秀民俗文化的有效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延续美和创造美。
参考:
1.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美术组吴晓红《谈纸艺教学与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 徐文英,《小学低段美术手工课有效教学策略略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
3.《中国美术教育》 2007年1-7期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出版
4. 沈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5.《美术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