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6期   作者:李海萍
[导读]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虽然近些年有许多关于优生优育的政策,但是因为庞大的出生人口基数,导致我国每年仍然有着较多的聋哑儿童出生
        李海萍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青海省西宁市,810000
        【摘要】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虽然近些年有许多关于优生优育的政策,但是因为庞大的出生人口基数,导致我国每年仍然有着较多的聋哑儿童出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聋哑儿童占比在2%左右,并且每年仍然在不断的增长。为了进一步确保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接受相同的教育,我国对于聋哑儿童提出许多相关的特殊教育要求。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聋哑儿童教育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聋哑儿童;人格行为特点;特殊教育
0、引言
        我国的聋哑儿童仍然存在较高的数量占比,因为聋哑儿童本身存在先天性的残疾,还有部分儿童属于后天因素导致的聋哑,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其都存在一定的听力或语言障碍,并且部分聋哑儿童还存在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智力层面上相对于普通儿童而言存在比较慢的发展特征,同时人格方面也因为成长环境存在沟通能力差的表现。上述这一些因素直接对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形成了影响,所以在教育中也需要高度重视聋哑儿童的特殊性,针对性的优化教育措施。
1、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
        聋哑儿童因为听力以及表达能力方面的障碍,导致在信息接收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因为生活、成长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在人格特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聋哑儿童的情绪主要是以自身缺陷的厌恶以及周边人的异样眼光为主,这一些不健康的人格特点对于聋哑儿童的今后生活与学习都存在直接影响,所以在生活与教育期间也需要明确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从而针对性的优化教学措施。
        目前来看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对于事物认知停留于表面。儿童最初对于事物的认知主要是借助看、听以及说来完成,但是聋哑儿童因为没有基本的机体功能,所以无法有效的学习与吸收知识,导致其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对于社会中事物的想法比较单纯,无法辨别事物的真假,同时也无法从事物背后感受情感[1];2、自卑情绪明显。因为听属于人接受外界情感信息的重要途径,虽然聋哑儿童存在较大的基数,但是在平常生活中接触的人大多数仍然是正常儿童,儿童属于活泼开朗的年伦敦啊,此时语言表达丰富。在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玩耍、接触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同,此时便很难有效融入到他们的群体中,此时便会逐渐孤立自己,并沉浸在自己的无声世界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一种自卑的情绪问题会不断的加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3、不懂回报和感恩。人的情感交流主要是以语言方式为主,聋哑儿童因为生理上缺陷导致情感交流受阻,因为生理缺陷无法与周边时间交流。虽然社会各级都在给聋哑儿童提供关爱,但是长时间的特殊对待很容易导致聋哑儿童自卑心态的工会曾与加重,此时会将关爱当做是一种歧视,并对获得的感情不予接受,从而呈现出情感层面上的冷漠态度。


2、聋哑儿童的特殊教育
        对于聋哑儿童的特殊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对儿童基本生存能力的教育,还需要注重生存以外、关于无声世界的教育,促使儿童可以更好的感受情感的熏陶,并逐渐纠正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促使儿童可以向正常儿童一样享受相应的权利与快乐,从而提高特殊教育综合价值。
2.1鼓励儿童融入社会克服负面情绪
        聋哑儿童之所以在人格以及行为方面存在封闭自卑的情绪,其主要是因为不愿意融入到社会当中,和周围的生活之间存在交叉的交流表现,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相对较差[2]。对此,在教学期间需要鼓励聋哑儿童尝试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促使聋哑儿童可以感受到与身体健康人的接触,最大程度的的帮助聋哑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的习惯,并与普通人一样去看待世界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降低并逐渐消除因为聋哑而导致的不良情绪,也让聋哑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感受“音符”。
2.2采用特殊教育方式
        常规性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聋哑儿童的教育需求,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基于智慧型教育策略,应用特殊且恰当的教育模式为聋哑儿童提供服务。虽然聋哑儿童并没有听和说的权利,但是其本身的观察能力却更强。对此,在教学期间可以习惯性应用合适的手语与生动的表情动作实现知识与思想的传递,并达到和语言相通的教育效果。因为部分聋哑儿童属于多重残疾,例如自闭与脑瘫,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保持高度耐心,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耐心去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教育,促使聋哑儿童可以感受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教育权利,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并实现对儿童事物认知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提高特殊教育实践性效果。
2.3借助活动丰富教育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聋哑儿童的生活主要是以单调且缺乏色彩与想象力的,教育内容则是以手势表达为主,这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存在比较明显的制约性,同时学习过程中也很少会感受到快乐[3]。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活动方式实现教育内容的优化与完善,活动本身属于对聋哑儿童特殊教育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让聋哑儿童感受快乐并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措施。例如,在平常教学中可以开展关于赛跑、绘画、舞蹈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课堂内外的活动,促使聋哑儿童可以更好的接受情感熏陶,并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快乐元素,放松自身的身心状态。以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开展接力跑、拔河竞赛等运动项目,促使聋哑儿童可以感受体会运动的快乐,并逐渐对儿童的团结、竞争等意识形成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聋哑儿童的教育属于重点教育任务,同时在教学期间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在特殊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儿童人格行为特征,并基于儿童本身的生理缺陷,在生活与教学中加以重视,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模式并以恰当的关怀帮助聋哑儿童规避各种情绪问题,促使聋哑儿童可以保持与正常儿童的同等发展状态,并更加顺利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提高特殊教育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浅谈聋哑学生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策略[J].中外交流,2018,000(006):275-276.
[2]孙玉善.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00(012):52-53.
[3]解成红.特教学校自闭症儿童与智障儿童认知特点比较探析[J].试题与研究,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