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孙维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而课堂是学生探索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又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还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妨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具体

孙维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3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而课堂是学生探索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现实世界,又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还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妨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28-01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必备素养,其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具体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等内容。逻辑推理就是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以及性质定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结合实际问题构建出数学模型的能力;数学运算就是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直观想象就是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能力;数据分析就是对数据的分析统计能力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注重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像,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即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
        例如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这部分内容就是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用面积解释代数恒等式。那么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相关的图形,并运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促使学生探索该图形的面积计算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代数恒等式。比如将长为a,宽分别为b和c的两个图形组合到一起,那么该图形的面积就可以通过ab+ac=a(b+c)这一个恒等式表示出来。


当学生初步理解图形面积与恒等式的关系之后,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图形面积来解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从而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以及建立模型的全过程。
        (二)注重几何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相比较于小学而言,初中阶段会涉及到大量的几何知识,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相似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有相交线与平行线,有四边形以及圆等图形的学习探究。那么平面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对相关图形展开大量的观察,会运用相应的性质定理来作出一定的分析与想象,因而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直观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几何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几何知识。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作出任意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然后对等腰三角形上的高、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学生都要展开一定的猜想、分析与验证,然后学生要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相关的内容,从而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点作出一定的优化整理。
        其次,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加强对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依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当学生作出一定解答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如果在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给出两边相等的条件,而是给出与三角形相关的角相等,怎样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那么学生就会迅速想到是否可以通过角相等的条件来作出中线,然后通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来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启发性的问题会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形成利用图形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再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如学生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判定定理来准备两个三角形,其中一组是两边相等,且相等两边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查看一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其中一组是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查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化任意的边长,可以组成任意大小的角,可以展开多组实验等。当学生经历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相信他们对几何性质定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
        当然,教师还要结合整数加减乘除、方程以及不等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结合概率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等。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构建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郭敏.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
[2]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J].毛云峰.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