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检测,助推提质增效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梁裕
[导读] 课堂检测作为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注面广,操作性强等优点,其“测试效应”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本文基于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从课堂检测的内涵以及研究意义出发,重点对课堂检测的形式、内容设计、使用以及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教育理论和工作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梁裕   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中学部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课堂检测作为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注面广,操作性强等优点,其“测试效应”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本文基于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从课堂检测的内涵以及研究意义出发,重点对课堂检测的形式、内容设计、使用以及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教育理论和工作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课堂检测;提质增效;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37-01

        一、课堂检测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课堂检测是基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种多元化的检测形式。它是课堂教学落实、反馈和评价的手段,知识迁移和运用的有效载体。
        有关研究表明,教学班的学生超过20人,纯讲授的效果就会降低,老师的指导作用也会薄弱。因此,当下的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主动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质疑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创客学习等等,无不将学生主动运用知识作为学习的前提,这些,都是课堂检测成长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的目光需要聚焦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课堂检测为师生搭建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符合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
        二、课堂检测的形式、内容设计和使用
        课堂检测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概念课的课堂检测,计算课的课堂检测,复习课的课堂检测,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检测四类。
        课堂检测由于检测目标和检测内容的不同,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使用检测题目,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概念课的课堂检测。概念课,一般是章节最初的几节课,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注重概念的辨别和理解。陈述性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不断从记忆中提取,设计不同情境让学生以间隔复习的方式是有益的,问题不需复杂,可以采取口答的形式,概念以填空的形式检测,结合具体背景和例子容易让学生产生迁移。
        2.计算课的课堂检测。计算课往往和很多代数内容结合,整个初中学段经常涉及。计算课主要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注重的是“法则运用”。和陈述性知识不同,程序性知识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一般需要三个及以上有一定层次的题目。一种方法是,在设计课堂检测时可以采用“A、B卷”的形式:同位各做一种,也可两项兼做,这种“数学超市”的形式,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点。
        3.复习课的课堂检测。章节复习课,或者知识模块的复习课,往往内容丰富,综合程度高,因此课堂检测的设计也会困难一些。所以,更需要确保教学内容和课堂检测内容的一致。“测试效应”表明:只有在学生完全掌握知识之后,课堂检测的“提取效果”才最好。那么,复习课的检测就更需要控制难度和数量,因为复习课的容量往往是较大的。所以,一个综合程度较高的题作为复习课的检测是比较合适的。
        4.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检测。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类似,往往容量大,难度高,所以也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检测内容的一致性。区别在于,试卷讲评时已经明确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集中讲解和解析反例。对于讲过而学生依然掌握不牢的题,不妨通过课堂检测将“原题重现”。布鲁姆认为:一个知识如果没有掌握,就应该反复测试直到掌握为止。


这种重复做题的形式,有的学校称为“态度卷”,优点是既能提升重点知识的掌握,也能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态度进行考察。同时,考虑到优生的需要可以增加一些进阶问题。
        为了更加有效的使用课堂检测,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也可以辅助采用一些补充形式:
        1.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课堂云检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Hiteache,知己等辅助软件,具有即时产生反馈,大数据分析,交互性好等优点。目前的限制是硬件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操作培训为前提。
        2.利用小组活动开展的“小组自测卷”。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为载体,学生自主出题自己完成。这种个性化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发散思维都有帮助。困难是用时较多,内容难度不可控,有时纪律性也存在问题。
        3.借鉴其他学科的课堂检测。比如英语课的口语测试形式,活泼简练;生地课的填图检测,概念生动形象;计算机课的上机操作测试,可以形成“错题库”,对提升低分率效果显著。
        三、利用课堂检测反馈,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合适的检测内容和方式,关键是很好的掌握和利用师生之间的检测的反馈信息。
        1.课堂检测使老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更准、更及时。作为前测,可以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作为后测可以判断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对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课堂检测便于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研究显示,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是最关心的,借助检测的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能够精准教学,从而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课堂检测使学习过程更有挑战性。数学课是师生之间智慧碰撞的战场,结尾阶段往往是学生疲惫低落的时候,一张检测卷如同檄文,为课堂注入激情,抓住了初中生愿意展现自我的心理特征。
        4.课堂检测“落实+验收”的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学生的内在动机是学习的根本动机,学以致用产生的成就感无疑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5.课堂检测可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学生把每节课的检测整理成册,作为“改错本”或者“好题本”,积累成为日后复习的资料,有助于形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6.课堂检测能适时的促进学生能力生长点的发展。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潜力,对学习吃力的同学,设置知识的“温饱线”,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课堂检测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依据,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中非常灵活有力的工具,对于课堂“提质增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意义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巧设课堂检测,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美)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国外关于测试效应的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