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达娃玉珍
[导读] 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在思维思考中,还是在活动参与中,只有充满信心,才能够更加热情的进行互动,独立的展开思考,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意识,获得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阶段他们缺乏信心,面对事物均较为好奇,但又在陌生环境中难以敢于尝试,此时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帮助幼儿建立信心,让幼儿大胆的学习和互动,当幼儿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幼儿相应的教育寓教于乐的施展。

达娃玉珍   尼木县帕古乡彭岗村双语幼儿园
【摘要】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在思维思考中,还是在活动参与中,只有充满信心,才能够更加热情的进行互动,独立的展开思考,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意识,获得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阶段他们缺乏信心,面对事物均较为好奇,但又在陌生环境中难以敢于尝试,此时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帮助幼儿建立信心,让幼儿大胆的学习和互动,当幼儿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幼儿相应的教育寓教于乐的施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成长发展;积极意义;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76-01

        自信心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基础,有自信心,在面临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慌乱,也敢于面对困难,如此可以不断取得进步与成功。而没有自信心,这会畏首畏尾,难以进步。对于自信心的培养,需要從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切入,立足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将自信心培养全程渗透。
        一、自信心培养对幼儿成长发展的积极价值
        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而言,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从目前教学实际来讲,部分幼儿的自信心并不强,在幼儿园里边显得内向,在各种活动中有些畏首畏尾。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自身的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会受到限制。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不敢表现自己,不能展现出自己的优点,也无法体现出自身的缺点,这就导致教师难以实现有效的指导,进而使幼儿的成长发展出现短板。而对幼儿展开自信心培养,能够有效改变幼儿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幼儿在各项活动更加积极与主动,能够主动表现自己,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都展现出来,教师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可行教学方法
        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展开培养,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立足当前实际,有效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将自信心培养融入到教育活动之中。
        (一)加强对幼儿的关爱
        培养自信心,关爱幼儿是第一步。部分幼儿之所以自信心不高,主要就是因为教师的关爱不足,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没有得到重视,这导致幼儿在内心产生了一些错误且负面的想法,认为是自己不好或者什么其他原因,从而导致自信心不强。因此,为了扭转幼儿这种负面状态,教师就需要对幼儿加强关爱,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什么其他的环节,都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关爱,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从而逐步形成正面积极的思想,思想自信心的逐步提高。


具体而言,在幼儿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或是状态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这部分幼儿加强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比如有的幼儿会遭遇感冒,进而在身体上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教师则需要及时关心。还有一些幼儿在活动中会遭遇挫折,或是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教师也需要对他们给予关爱,抚慰其受伤的心灵,让幼儿时时刻刻体会来自教师的爱护,帮助他们正确面困难,树立自信心。
        (二)引导幼儿体验成功
        自信心的树立,与成功体验密不可分。具体来说,能够取得成功,就能提升自信心;如果遭遇失败,那么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就需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成功,从而推动幼儿自信心的逐步强化。比如,在玩具组装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根据说明自行组装,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幼儿能够顺利完成,而部分幼儿则可能遭遇困难。对于可以顺利完成的幼儿,教师则可以给他们送上鼓励:你们真棒,没有老师指导就能够顺利完成。顺利完成游戏,得到教师的鼓励,这部分幼儿的自信心就能够实现提高。而对于遭遇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从旁给予一些点拨启发,帮助他们突破困难,也能够顺利完成游戏。在完成游戏后,教师一样给与称赞,这样自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有效融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方法,通过发现幼儿的有点并给与赏识称赞,这对于强化幼儿自信心具有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称赞,而是肯定优点,强化有点。也就是从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然后由此切入对幼儿进行表扬,同时指正幼儿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在树立自信心的过程中去改正这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午餐时间,有的幼儿能够做到不浪费粮食,但是却忽略了饮食礼仪,在用餐期间大声讲话,甚至跑来跑去。对此,教师首先以不浪费粮食为核心,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在指出幼儿需要注意讲话要小声,不能跑来跑去。先表扬后指正,这样先让幼儿在自信心上得到强化,然后再来改正问题,如此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四)适当让幼儿体验失败
        自信心的培养,不能离开失败教育。如果一直让幼儿体验成功,那么在以后遭遇失败时,幼儿有可能会无法承受。因此,需要让幼儿适当体验失败,正确认识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进行版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个较难的任务,让幼儿无法完成。然后,教师借此出发对幼儿进行引导:这次的任务很难,大家都失败了,但大家都做的很不错。在以后大家也会遇到很难的任务,如果失败了,大家不要灰心,要对自己保持信心。
        总之,自信心是幼儿心理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自信心不仅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学习和发展,而且对其日后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因而需要幼儿教师将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为幼儿快乐成长而携手努力。
参考文献
[1]魏丽.“两部曲”共建自信长城——小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