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资培养工程专业化推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张淮涵
[导读] “师资培养工程”是应教育发展需求、回应教师队伍的困难与问题、响应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而推行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行动。师资培养的过程,不仅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历程。“培养工程”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教师培训政策与制度、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项目与实施、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诸多方面,而对其重塑了教师培训价值与理念、基于实际创立了师

张淮涵     南京师干研培信息技术研究院  210000
【摘要】“师资培养工程”是应教育发展需求、回应教师队伍的困难与问题、响应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而推行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行动。师资培养的过程,不仅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历程。“培养工程”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教师培训政策与制度、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项目与实施、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诸多方面,而对其重塑了教师培训价值与理念、基于实际创立了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构建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概念与体系、催生了对教师培训的研究这四个方面更值得重申和强调。“师资培养工程”在可持续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过程中,还需要坚守价值立场,回归教师主体,破解关键难题,谋划转型升级,推动深度研究,使之真正成为造福中国教育、助力教师成长的“品牌工程”。
【关键词】师资培养工程;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 培训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63-02

        “师资培养工程”经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园所主要负责人的共同研讨,反复打磨而确立。通过不断探索寻求到教师培训专业化的实践方略,也基于实践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师资培养工程”自开展以来,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成就与经验,明确未来持续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探寻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一、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
        (一)教育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国家教育的主要矛盾演变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上好学”难的问题,而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公平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重大需求的解决,如师德师风建设、传统文化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紧缺薄弱学科培训、统编教材教学以及教育扶贫攻坚等。
        (二)国家保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的要求而设计和实施的。[1]据统计,2018年江苏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2253亿元,占总投入的80%,其投入力度之大可见党和国家将教师视为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极端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奠基工程。正因如此,“师资培养工程”更加明确地要通过其蕴含的国家意志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培育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三)培训分析。回顾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们最初建立的教师培训观念,是与教师学历补偿教育、教材教法过关等相关联的。随着教师学历达标的完成和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立,教师培训从原来的“绩效”、“学时”考核等硬性要求层面转变到了对教师需求、教师权利、教师专业发展等自我需求层面。在培训规划和项目设计上,在组织实施和管理评价方面,在人力财力资源配置与利用上,在模式方法与学用结合等问题上都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什么样的培训实现期待的发展目标,又如何组织、调动和协调各种优质资源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因而“师资培养工程”需要具有清晰的组织路径、管理路径和项目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关注弱势与精准帮扶、关注需求与解决问题高度融合。充分结合国培,省培,区培的培养计划,既有区分又有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协同推进中共同实现“师资培养工程”应有的价值。
        二、教师培训的规范与落地
        (一)标准制定。“师资培养工程”一直探索建立适宜的标准,尤其是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标准(指南)以及培训课程内容标准。如《“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乡村教师培训指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和《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指南》《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指南》《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等指南。[2,3,4,5]这些标准对“师资培养工程”项目实施提供了专业性强、操作性高、收效良好的指导。
        (二)行政助推。面对各种复杂多样的情况,“师资培养工程”在项目设计、课程设置、标准研制、计划实施、时间安排、参训教师分配、培训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都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力量的推动作用。再次,是借助制度力量,推动计划的有序有效实施。“师资培养工程”在多年实践下建构了自身的制度体系,包括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申报与评审制度,专家团队遴选制度,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培训课程资源的生成与管理制度,培训学习管理制度,培训绩效评估制度等。依据这些制度,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园所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了“师资培养工程”规范有序地组织和实施。
        三、教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一)传承帮扶。“师资培养工程”在设计的逻辑上,倡导“师徒结对”即通过培训一批“徒弟”教师,使他们在本校(园)、本市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通过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教育改革,贯穿于这个逻辑始终的,是“办适合的教育”,“做贴合的培训”的价值宗旨。
        (二)问题导向。“师资培养工程”要基于问题、面向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视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强调以需为本,按需施训;强调培训要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与问题设计项目;强调基于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的案例式、参与式、活动式等符合成人学习特性的培训方式;强调基于实践场域和实际情境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培训;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递进式的培训,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建设,给予准确有效的指导和培训,使培训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可持续的学习服务与学习支持,培育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和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重点吸收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参与,并且要明确提出,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主要承担教师培训的项目设计、课程研制、资源开发、巡回指导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三)整体联动。“师资培养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教师培训的实践运行系统。从教师培训专业化的要素看,“师资培养工程”涉及方案规划、项目设计、课程设置、团队建设、模式方法、资源条件、效果评估等多种要素与结构关系;从组织实施角度看,“师资培养工程”有行政组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机构专业教学系统、评价评估系统、专业支持系统等。再如教师分层培训设计,也考虑了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培训团队各项目的整体联动,由此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从项目实施来看,“师资培养工程”强调高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之间既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够协同立项、分工负责、协作推进,共同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学习服务。
        (四)专业引领。“师资培养工程”需要规范化、制度化的专业引领,重构教师培训的理念与价值、建立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制度、实施教师培训的项目管理、注重专家团队组建、研发课程标准规范教师培训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重视培训课程资源的生成与管理、尝试建立多种有效的培训绩效评估制度、促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建立。[6]
        四、教师培训的革新与发展
        (一)创新培育模式。对“师资培养工程”实践及其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不是给出一些未来的畅想,而是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解决当下现实的问题,以此作为迎接未来的基础。师资培养需要回应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考试评价改革、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及统编教材应用等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更要推动教师教育改革,依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新机制,尤其要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和推动建设示范性教师教育创新基地等途径,引导师范院校加强职后培训的研究和改革。
        (二)谋划转型升级。在原有的转型基础上,既要认真研究解决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谋划新的转型创新阶段。首先,“师资培养工程”由扩大规模转向提质增效,需要认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研究教师培训的“质”和“效”的特性。“高质量”的培训,既是教师受益的培训,也是学生受益的培训,还是能够改变教育教学生态的培训,它涉及需求分析、教学诊断、问题解决等关键词。“有效”的培训也有三个内涵:一是有效果,即培训给教师、学校带来了正面效应;二是有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培训周期)内完成了最多的学习任务;三是有效益,即培训对学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显性受益与潜在影响。也要防止“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体系之间的不协调而出现的多头绪、重复、低效现象。
        (三)破解关键难题。“师资培养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也正是“问题导向”推动了“培养工程”的深入推进。在“师资培养工程”的未来发展中,特别要关注破解关键性的两大难题。一是要高度关注教师培训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探寻“师资培养工程”发展的新着力点。项目是“师资培养工程”得以运行的基本策略,如何真正落实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的有机整合,二是重视县级教师培训系统,研制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标准,建立以评促建的政策引导机制,设立专项奖助项目等,是未来培训过程中应予以解决的问题。
        (四)推动深度研究。除了要研究研修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更要重视对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开展攻关研究,对教师培训诸多本质和本原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依托精品项目培育、“示范性项目”实施、综合改革项目的设计和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与创新实验区开展实践与研究融合的行动研究,积极推动培训成果转化的应用研究和重视实证的循证研究,重视推动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为教师培训专业化的实现贡献真思想、真知识和真理论,提供学术支撑,使“培训”转变成为具有高度完整性和竞争力的专业。
        “师资培养工程”在未来的实践中还会面临很多发展问题,尤其是如何本土化生长,如何档案制精准服务,这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破解,从而为推动省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创新中提供可资借鉴的“江苏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0-08-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2-05-17)[2020-08-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205/t20120517_146087.html.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EB/OL].(2016- 01-14)[2020-08-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601/t20160126_228910.htm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EB/OL].(2017-11-16)[2020-08- 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712/t20171228_323255.html.
[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等11个文件的通知[EB/OL].(2020-03-27)[2020-08-21].http://www.moe.gov.cn/s78/ A10/tongzhi/202003/t20200330_436306.html.
[6]李瑾瑜,杨帆.教师培训:40年的实践历程及其发展趋势[J].教师发展研究,2018(4):1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