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张必波
[导读]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就要埋头苦干的人。中国人是由脊梁,有骨气的,而这份骨子里面流露出的干劲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中国人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夙愿。追溯其历史原因,就是炎黄子孙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所衍生出来的家国情怀,国就是家,家就是国,这样的情怀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无论什么都割不断的家国情怀。而历史教育和家国教育是分不开的,两者互相依存,历史中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

张必波    腾冲市第一中学
【摘要】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就要埋头苦干的人。中国人是由脊梁,有骨气的,而这份骨子里面流露出的干劲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中国人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夙愿。追溯其历史原因,就是炎黄子孙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所衍生出来的家国情怀,国就是家,家就是国,这样的情怀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无论什么都割不断的家国情怀。而历史教育和家国教育是分不开的,两者互相依存,历史中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在初中生的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其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希望为推进初中生的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60-01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一张民族和家乡在精神上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是一个公民对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深深地爱,为了实现这样的爱,其可以不懈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奋斗。而历史在家国情怀教育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对于一个人价值观和民族感的养成有着非常的影响。而在当下的教育之中,由于受到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家国情怀的教育。但是,随着最近几年以来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其在学生成长之中的重要性。
        1.撷诗引歌入课,唤醒家国情怀
        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很多文学作品都烙上了浓郁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一些文学作品,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执教《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讲到两岸关系多年来被一湾浅浅的海峡隔绝时,笔者引入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对故乡、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令人不胜痛惜,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通过赏读《望大陆》,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自然生发出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们常说,岁月如歌,历史如歌。一定时期的历史上的大事,总是同一些歌曲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的很多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如北伐战争期间的《国民革命歌》、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卫黄河》、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军歌》,改革开放时期的《春天的故事》等。荀子在《乐论》中曾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因为音乐不仅通过听觉器官“接于肌肤”,而且可进入内心深处“臧于骨髓”,如春风细雨一般影响人心。如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一课的导入中,我把歌曲素材与历史教学整合起来,选择了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2.对话、牵手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下五千年浩瀚的画卷上,留下了一串串彪炳史册的名字:“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我自横刀向天笑,肝胆相照两昆仑”的谭嗣同……还有“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振兴中华”“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舞台纵横驰骋,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然而历史教材的简约性和综合性,使这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大为失色。
        3.创设历史情境,展现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尽管时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其承载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史是从冰冷的冬天里走出来,很多时候历史也映衬着现在,因此,教师就要找到历史和当下社会的交汇点,让历史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进行交流和碰撞。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本身都有一些喜欢的演员,并且对演习这样的工作都非常向往,在历史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创建一些历史场景,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演绎,教师就可以利用其心理,在进行演绎之前,教师要让学生们自己仔细的揣摩历史人物的心理,其生平以及时代背景都要进行了解,让初中生自己去寻找历史人物的感觉和状态,自己去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表演视频,这样就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举个例子,演绎著名的历史桥段,赤壁之战,学生自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们从心理上去感知历史人物。从了解到演绎,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推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很大程度上让其感受到民族的尊严不容侵犯,进而培养其家国情怀的养成。初中开展历史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时必然选择。
        4.结束语
        根据上面论述,总体来说,家国情怀是我们精神象征,一个人可能会被打败,但是其精神不会被征服,我国经历了无数的历史诗篇,从炎黄到抗日,其中历经了数不清的灾难,但是因为精神力量和家国情怀的屹立,始终在世界上经久不衰。历史是镜子也是民族不朽的丰碑。
参考文献:
[1]徐克荣.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