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群文阅读,开拓阅读教学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刘元玲
[导读]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是一种新型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它按照某一主题将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多个文本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多文本的阅读中发散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积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相对于单篇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单一的问题,使学生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加深对主题的多角度理解,开拓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刘元玲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  610000
【摘要】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是一种新型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它按照某一主题将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多个文本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多文本的阅读中发散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积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相对于单篇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单一的问题,使学生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加深对主题的多角度理解,开拓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96-01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这种阅读方式以链接式、辐射式的知识探究为手段,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地、全面地理解文本类型、内涵、思想,更快地进步。
        一、确定主题
        群文阅读不是多文本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深入探究、整合比较的高品质阅读,是按照某一主题进行的。主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是连接多文本的纽带。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文章组合在一起。因而群文阅读的首要环节就是要确定主题。确定主题的手段有很多,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分为不同的阅读主题。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很多感情深厚的课文,如父母情的《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思乡情的《梅花魂》、夫妻情的《牛郎织女》、爱国情的《圆明园的毁灭》《少年中国说》等,可以说是一个情感聚焦所。教师就可以根据人文内涵确定主题,以“感受情感的美好”为主题将这些文本组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这些文本体裁丰富,《慈母情深》《梅花魂》是记叙文、《牛郎织女》是神话故事、《圆明园的毁灭》是说明文、《少年中国说》是议论文。就这样,通过确定主题,将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文本组合在一起,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不仅对不同体裁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初步的认知,还丰富感情,获得心灵的启迪。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境界就比单篇阅读要有所提高,理解也会更深刻。
        教师还可以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相约神话、共筑课堂”,将本单元的神话故事《猎人海里布》、《牛郎织女》以及课外读物《白蛇传》、《阿拉丁神灯》组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使学生对神话这一写作方法有全面的了解。



        二、设计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多篇文本的阅读是教师探讨的主要话题。大量成功案例表明,以点带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即以单篇文章阅读做基点,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纵向联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深化理解。由此可见,问题是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以问题为表现形式的。这就需要教师立足阅读整体,设计有效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比较、迁移、创意等阅读能力。
        例如,按照“说明文中的小动物”这一主题可以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松鼠》、课外读物《鲸》、《螳螂》等组合在一起阅读。其中以《松鼠》为主体引导学生提炼出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即“明对象—抓特征—析方法—赏语言”,并利用这一方法“跳读、浏览、默读”《鲸》、《螳螂》这两篇课外读物,快速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做好批注,填写在表格中。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合作探讨,不断完善问题的答案,共同总结出动物类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抓住对象的特征(外形、生活习性、动作)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重点描写,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三、引导质疑讨论
        在群文阅读中,不同体裁、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文本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大大拓展了他们的思考空间。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各种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观点,提出见解,与同学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梳理思路、明确认识、加强理解、发散思维,从而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功效。
        例如,在群文阅读《相约神话、共筑课堂》的教学中,除了利用课本中的神话故事外,教师还将课外的外国神话故事引进课堂,如《阿拉丁神灯》、《潘多拉的盒子》等,组成阅读素材引导学生阅读,在寻找这些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东西方神话故事中都有天堂地狱?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开阔视野,深扒出神话故事背后的宗教渊源,使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使这一新型的阅读模式能够深深地扎根于语文课堂,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气象,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
参考文献:
[1]阅读教学中的“小清新”——浅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邱琴.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
[2]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陈雪菲.语文建设.20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