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精彩 李维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李维
[导读]

李维   四川省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91-02

        2020年的春节,注定和往年不一样,在这个“超长”的假期里,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园结合实际,制定出了“不一样的春节”为中班年级组的主题延学课程,那如何以项目化课程的探究方式渗入到线上并有效衔接到线下教学工作中来呢?面对还在产假中的我来说,内心是兴奋且忐忑的,兴奋的是第一次线上教学,新颖且有趣,如果效果好的话,以后还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形式;忐忑的是虽接手了新的班级,但是连孩子面儿都没见过,更别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那又如何去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活动呢?思量过后,决定一方面从搭班老师那里获取孩子知识经验储备情况,另一方面从每天微信、电话等形式的家访来了解、走进孩子们,从而挖掘有价值,有共同经验的话题来诱发孩子们的兴趣与好奇心。
        在观察、了解与等待中,契机终于来了,家访中,瑶瑶的妈妈发来了这样一段有趣的视频,视频中瑶瑶小朋友在阳光下边玩手影游戏边问外婆:“为什么阳光下会有我的影子呢?”影子?阳光?这不正是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的吗?我心里一动,马上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搭班刘老师,刘老师听后激动的告诉我,在上学期她们带孩子到户外玩过影子游戏,当时孩子们就对这个游戏就特别感兴趣,但是并没有进入探索阶段。或许,这个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话题。
        说干就干,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班里的孩子,寻求他们的帮助。随即孩子们通过上网查找、与父母讨论、翻阅书籍等方式了解到了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并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出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孩子对光影提出了自己的新问题,比如:月亮不发光,为什么是亮的?为什么太阳光刺眼而影子不刺眼?为什么影子会跟着我们动?等等诸多疑问,我想抓热点问题的机会来了,“光影里的小秘密”线上投票应运而生。
        探索的热点问题有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不知所措”的声音:“李老师,怎么带着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呢?” “李老师,我家孩子老是不跟我的思路走,怎么办?”“李老师,探索光影时,他注意力集中不了一会儿,吵着要玩手机,怎么办?”……短短一天时间,打电话、微信求助的家长就不止二十个。怎么办?平时家长们都忙于工作,现在真正在家陪着孩子学习时,才发现引导孩子探索学习也是一门大学问。我想,首先应该先从家长了解什么是项目化学习活动入手,于是我找来相关书籍和幼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的项目化学习优秀案例在班级群里推送,让家长们对项目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尽可能调动起家长带着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参与到线上活动中来。
        其次,思维导图必不可少。投票选出了三个热点问题,我针对这三个问题做了思维导图,以便帮助家长们理清探索思路,剖析问题,有效帮助孩子开展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最后,对个别幼儿出现的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
        案例一:在分组探究过程中,灵灵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只喜欢看动画片和玩手机,探究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怎么办?手机,这不是一个兴趣点吗?我们应适时引导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追寻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帮助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设备的技巧能力。于是我告诉妈妈,让孩子感兴趣的手机成为她的探究工具,或许可以让活动进行下去。随后,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告诉我,孩子特别喜欢这样的探究方式,而且拍照的技术也有了明显提升。
        案例二:“李老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影子什么时候会出现?”孩子的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问题,能直接告诉他吗?爸爸妈妈向我抛来语音求助。于是在与孩子视频连线时,我询问孩子:“你觉得在你身边光与影哪里存在?”孩子回答道:“白天太阳出来时,就有光,天黑了,在月光或者路灯下,影子就会出现。”“好,那白天天空有什么?夜晚天空中又有什么呢?”“太阳和月亮还有星星。”“那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寻答案呢?”我继续追问道。“嗯,可以先去了解它们,从它们哪里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孩子兴奋的回答道。



        于是,在我的启发下,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书店查阅相关资料,从《一百万个为什么》的书本中开启了探究之旅。
        通过查阅书籍玺嘉发现了白天黑夜是由于太阳光能否照到我们而产生的。太阳光能照到我们就是白天,不能照到我们就是黑夜。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孩子带着疑问,继续在书中寻找答案。原来白天黑夜的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孩子把他的发现第一时间告诉了我。“玺嘉,那你知道什么是地球自转吗?”孩子摇摇头。爸爸抢先说。”“那可以尝试一次‘模拟地球自转实验’。”实验过后,孩子激动的告诉我 “李老师,我现在知道什么是地球自转了!而且我还知道了很多光影的秘密。”孩子说完,激动的为自己鼓起了掌,我们也及时送上了掌声。
        案例三:多给孩子提供线上讨论的机会,当孩子们面对观点不一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孩子们学会接受批评,鼓励再次尝试,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次小组讨论时,玥玥说道:“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有太阳、月亮、手机…。”皓铭小朋友听完说道:“你错了,月亮不会发光。”玥玥立刻说道:“月亮会发光,你看它不是亮的吗?”俩孩子争执着,谁也不然谁。家长们在旁也不知如何是好。“咦,在月亮发不发光的问题上,你们的观点出现了分歧,怎么办?可以在哪里找答案?”我问道。“嗯,我去网上找找。”玥玥说。“那我去爸爸手机里找来给你看。”皓铭说道。没过一会儿,俩孩子又回到了小组群里,玥玥说:“皓铭,你是对的,月亮是行星,它不会发光,谢谢你告诉我。”皓铭也笑了:“不用谢。”
        “光影之旅”项目化学习活动有效、顺利的进行着…
        终于到分享时间了,利用钉钉软件进行视频分享活动,活动上,比如:跳跳小朋友运用自己和父母一起制作的PPT向大家展示了为什么月亮亮的原因;玺嘉小朋友则借助地球仪向大家现场实验了一把地球自转实验;而惠锦程小朋友则通过绘画把月亮反射太阳光的原理呈现出来。)
        在线上为期两周的学习活动结束了,但是“光影之旅”项目化学习活动就结束了吗?没有,终于盼来开学,我们又开启了线上线下活动的无缝衔接。在线下集体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庆六一•光影秀”,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用光影的知识打造光影长廊,并用发光物品给自己的衣服进行装扮。
        在“光影之旅”中,回顾过往时,孩子们又迸发出了新的问题: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并针对这个问题又开启了新的一轮探究…
        1.绘制思维导图,必不可少。
        2.制作表格,幼儿用班级现有的物品分组在幼儿园户外阳光下进行探索。
        3.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对问题“影子是什么颜色?”进行实践探索。
        4.幼儿与大家分享探索的答案并得出结论:不透明的物体,无论它本身是何颜色,它的影子都是黑色的,反之,半透明的物体的影子,它的颜色与本身颜色是一样的。
        4.由孩子们探索结论再次引发生成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太阳光是什么颜色”?
        截止文稿的今天,不期而遇的精彩—“光影之旅”项目化学习活动仍在继续……,我一直相信教师的一路追随很重要:通过在幼儿身上挖掘有价值的话题,到孩子们投票自发生成热点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探究活动无疑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是有益的,这是孩子们挑战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也是探究力形成的必经之路。当孩子们对光影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时,他们可以通过光影的原理来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影小屋,比如:制作彩虹挂饰、自己做皮影小人,开设皮影小剧场等等。在全幼儿园,我也想为孩子们准备一场为期两天的“光影之旅”成果发布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敢于站上户外大讲台,大声、自信的说出自己的探究发现。探究之路仍未结束,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有更多的发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