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扶贫感党恩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周鑫
[导读]

周鑫    贵州省贞丰中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90-01

        在中国最幸福的人生是有幸参加扶贫攻坚工作,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全国响应,人民欢喜。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研判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随后,各地政府着手推进,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扶贫工作正式开展。
        2016年7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际,我县各部门国家干部也义不容辞,参与其中,我是教育部门的其中一员。政府精准落实,将我们单位调派到者相镇旗上 村,这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县长挂帅,对于家庭,我是很激动,因为妻子同我一样,也参加到扶贫大军中,在路上妻子突然来电,“姑娘未醒,待会儿,奶奶送她上学。”满脑子一直放影着女儿醒来时的画面,看不到爸爸妈妈的场景,有时是在孩子的哭声中不舍离去,不忍看到孩子啼泪的脸庞;晚上回来,姑娘已经进入梦乡,此刻只能幸福的将孩子搂在自己的怀里,为了中国教育、为了中国贫困山区。我畅想着幸福的中国脱贫梦……
        我们一行人,踏上扶贫征程,前往帮扶对象家中开展工作。来到旗上村,路面不平,车在路上颠簸,水泥路狭窄且险峻,俯视,心惊胆寒,遥望,又如飞天小道。若不小心或技术不好,随时有可能坠入深山之低。车上的老师们紧握门手,我绝不能有半点马虎。提心吊胆的开着,坐中间的同事,与窗边的老师紧紧拉手,时而叮嘱,时而惊叫,时而鼓气,终于到达户主家中,每个人的手都在发抖,齐声喊道“终于安全抵达!”
        进户路坑坑坎坎,坎坷不平。我的扶贫户平房在修,厨房地面凹凸不整,坑坑洼洼,灶台漆黑,男主人正忙碌着做房间隔段,我走过去帮助抬砂子,弄砂浆,将一铲一铲的砂塞进桶子,一个月以来本人减肥十斤,扶贫让我身体健康并快乐着,所有房间都已隔好,户主并没有开心,我问他为什么发愁?他说没钱买瓷粉,估计年底都无法居住,我资助资金买了水泥和瓷粉,一月后,崭新的房屋矗立在村里。
        我马不停蹄来回于镇和村委指挥所之间,与村支两委汇报实况、商讨措施,精准施策,与镇府上报修路方案。首先,扶贫要扶“智”、强“志”。鼓励该户孩子苦读书,力争考大学。其次,解决进户路硬化。再次,动员户主妻子到广东就业,拥有工资性收入。最后,让其享受“三改”。
        一年后,住建局评估他家房子是安全住房一级鉴定,而且厨房地面平整,窗明几净,进户路直通院坝,四孩子都在上学,有两个考取贞丰一中。看到他家安装了自来水,过上“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别提我心里有多自豪。


因此,一有空,我都会到农户家里去,与他们一家回忆这三年来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聊起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政策,我们都开心一笑;都会竖起大拇指;都会异口同声说:“习总书记好伟大啊!精准扶贫政策好啊!”
        谢宛莹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   这句话不仅在教育教学中适用,我认为在扶贫工作中也照样通用。要想成为一名先进帮扶工作者,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心。作为帮扶责任人,在帮扶工作中的身份是多么重要的,既是思想的引导者,又是脱贫户的助推剂,更要用心用情去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我正为这一切而努力奋斗着。
        “幸福”被很多人定义过,而作为教师,又是一名帮扶责任人,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比别人多一层含义。因为多了帮扶任务,我们就有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给予农户关爱的幸福。当你倾尽所有的爱和期望,培育着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因为有了爱心,农户即使不完美,也会变得可爱,即使不富裕,也会变得更坚强。奉献爱心,去收获一种人生巅峰的幸福!
        三年来,该村修通了柏油路,建设了饮用水库,天天车来车往,人来人去,特别热闹。人们常说,帮扶工作照亮农民;路边一排排的太阳能自动照明灯在夜间闪烁,所有民房如同别墅,这就是新农村,扶贫如火炬,无论走在那儿都熊熊燃烧,他不但能给村民带来幸福,同时也可以给农户指引奔向富裕、小康的方向,让他们过得更加幸福,生活得更加美好,从而托起农民人生的希望。
        扶贫先扶智,在扶贫的过程中,在我的扶贫工作中,我更注重扶起农户的志气和斗志。在我帮扶的贫困户中,韦修各户一家有7口人,其中两个女孩读初中,两个上小学。每次走访的时候,由于教师这一职业习惯,我都会励志引领,给孩子进行辅导。并告诉家长再怎么困难都要送孩子上学,只有学到更多知识,孩子今后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扶智还要扶志,走访过程中,我时刻向他二人慢慢渗透自信、自强的思想,为二人树立了发展产业的信心,韦修各妻子岑从珍长时间打工每年增加四万左右的工资性收入,韦修各一边搞生产,一边搞水泥工,每一年将近2万元,他就不想在外面务工作了,夫妇二人终于打开了的幸福的人生之路,今年疫情,岑从珍三月底就外出务工了,而且一直在这家工厂上班到现在,每月两人的工资合计在5500元左右。自外出打工以来,家里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水滴石穿,贵在坚持。终于,眉目舒展,笑脸相迎;并答应我好好发展。时间就这样有意义地流淌着,而且,一流就是七百多个日夜,我和韦修各一家的联系也就这样频繁着,宣讲惠农政策、卫生生活习惯引导和就业扶贫宣传等。
        扶贫在于找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找准农户的贫困关键,用心去渡化他们,建立信任与关爱。看到他们自己通过努力奋斗,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因为我感受了人生的价值。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这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人民着想的人是美丽的。我要说,工作着的帮扶责任人不仅是美丽的,更富有传奇色彩。习主席说过,任何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任何平凡的人都可以铸就辉煌的人生,我们却用自己的扶贫造就人民的幸福。作为帮扶责任人我无怨无悔,愿意继续奉献那份光和热。为了继续追求这份幸福,脱贫不脱政策,帮扶不止。为扶贫工作的人们点赞,为脱贫的人民点赞,为强大的中华民族点赞。我相信在中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