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科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贺镘霖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对于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将小学阶段的科学与数学课程进行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理性素养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本文旨在对于在小学科学与数学教学融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据意识与科学素养的提高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贺镘霖    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对于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将小学阶段的科学与数学课程进行融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严谨的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理性素养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本文旨在对于在小学科学与数学教学融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据意识与科学素养的提高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学数学;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88-02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以及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而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将提高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发掘学生对于发明创造的天赋。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科学的教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自然科学的奥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科学数据,再通过严密的计算完成数据的分析,使得学生从小养成严谨的理性思维。
        一、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理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初步阶段,对于一些需要具备理性思维的数学计算,以及严谨的实验操作,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建立理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的教学融合,将二者的教学思路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建立起对于自然科学学习的相关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些比较低级简单的错误。这通常是由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其理性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数学计算背后的内涵,还不能将抽象计算化为具体思考,对于教师而言,针对这类错误,更应当重视起来,让学生弄明白、弄清楚,为什么错?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否则,这种往往是由于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认识,存在相应偏差而产生的错误,将会一直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留下极大的隐患,通过小学数学、科学的教学融合,便能够及时的改善这一教学上的漏洞,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直观具体来理解数学的抽象奥秘,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方法。因此,只要在当前的小学阶段教学中,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的教学融合,就能使得学生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更加具有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实践策略
        1.在科学实验中巩固数学知识
        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用具,不同的实验用具都有着十分严谨科学的使用要求,例如在《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中,学生要通过对于物体受力后形状改变这一现象的探索,延伸到进行探究弹力是如何形成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砝码等实验用具,在本次实验中对于弹簧测力计进行读数,学生不仅要按照实验要求在使用前需要对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进行调零,及在测量前要确认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还需要运用到在数学学习中有关负数的知识,只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实验数据才是准确的,通过科学仪器与数学知识,也将帮助学生对于实验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于数学知识有着再一次的巩固复习。
        2.运用数学方法,规范实验流程
        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进行有着明确严谨的操作流程,每个环节的操作,对于整个实验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擅自违反实验操作要求以及打乱实验操作顺序的行为,都将导致收集的实验数据的不准确以及造成实验结果的失败。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复杂的实验流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将难以记清。因此,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有关统计的数学知识规范实验流程。
        例如,在认识空气这一单元中,学生要通过对于篮球质量的称重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本次实验的流程相对复杂,对于此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在实验开始前对于天平的游码进行归零,并且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一旦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就需要对于实验数据重新进行采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在数学课程中,所学习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来对于实验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明确。通过有条理、细致的安排,将使得实验步骤变得更加明确,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与科学精神。



        3.在实验中,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度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于实验用具的使用方法有着正确的认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能够做到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以便日后对于数据进行分析。
        三、运用数学方法,对于科学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
        1.将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
        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数据的处理不只是将数据记录下来,而是要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种类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以便更好的发现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过多组数据所反映出的实验原理。这就需要学生更好的运用,在数学课程中所学到的统计方面的知识,来更加全面的处理数据。
        如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测量物品的质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都分别对应着多组记录数据,通过多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随着测量物品质量增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出弹力与测量物品质量之间的正比关系。
        2.精确数据位数
        对于在科学实验中记录的各项数据,学生应当注意对于数据的精确位数要按照统一的规定,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中,对于数据的精确程度要求不高,通常在小数点后两位及百分位进行精确就足够了,但这也需要学生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用好有关小数估读方面的知识,把握好数据的精确位数,才能更好地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据。
        3.通过计算,得出数据的误差
        在科学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实验结果始终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产生误差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能够合理的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从而探索出误差产生的原因。
        例如在认识机械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对于在不同条件下,自行车车轮的行驶距离进行测试,在对于车轮行驶距离进行三次测试后,会发现车轮的实际行驶距离与理想计算的标准值有所差距,这就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实验误差,对于实验误差的分析而言,就需要学生对于实验误差绘制曲线图,从而描绘出车轮在不同条件下,行驶距离的实验误差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实验条件对于车轮行驶距离的影响程度。
        对于数据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数据意识,也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记录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良好习惯,通过对于实验误差的分析也将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具体的了解影响实验的诸多因素,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于实验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四、对小学数学与科学教学整合的反思
        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对于教师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都有可能存在着其难以理解的计算方法与科学原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当多聆听学生的看法,能否听得懂?是否理解的清楚?就应当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与科学教学的整合的过程中要多聆听,多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小学数学与科学教学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对学生今后的科学、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重视数据分析与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对于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计算,也将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实验的严谨与数学的巧妙,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处事风格,以及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显泽.强化督导评估是推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69-272.
[2]权英,刘新民,王本锋.英、美科学教育督导制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4(5):94-97.
[3]安晓敏,任晓玲.小学数学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及启示[J].中小学数学教育,2015(6):27-31.
[4]刘明.小学科学教育扩展与实验教学:1978~2003[J].社会,2006,(3):158-209.
[5]刘云杉等.科学教学的现代研究(1978-2005)[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4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