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扎西加措
[导读] 初中阶段开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其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对其加强重视度,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三观,并针对现阶段安全教育所产生的问题不断的调整完善,以此来提升我国初中教育整体水平。本位围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扎西加措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逸夫民族中学  青海  同仁  811399
【摘要】初中阶段开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其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对其加强重视度,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三观,并针对现阶段安全教育所产生的问题不断的调整完善,以此来提升我国初中教育整体水平。本位围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关键词】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初中班主任;重要性;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86-01

        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
        初中生因年龄还小,其心智与成人相比还不够成熟,在该阶段展开德育及安全教育是最佳时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可以帮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敏觉度,会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可在不同的环节中展开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正确轨道,使其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1]。
        (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及社会大众愈发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并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展开德育及安全教育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并时刻秉承着平等的原则,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的距离感,更能够让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此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在该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是非明辨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此进行有效引导,采用合适的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意识到身边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在遇到类似危险问题时,其自身应变及自救能力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所带来的威胁,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整体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与落实,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并完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让学生来推动课程的进展,教师在旁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即可。同时教师应当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及切入点,并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育,以此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上文中有提出,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是非能辨能力相对较弱,较易受到外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因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性格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思维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展开教育时,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采取温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发掘学生的发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可采用以心换心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所思所想,在精神及思想层面上展开教育,从而才能使得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价值。
        (三)加强班主任对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认知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同时初中生本身就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模仿周边事物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需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共同进步。学校也应当定期展开德育及安全教育培训,使得班主任对其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到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才能为后期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4]。
        (四)实施多形式的德育和安全教育
        在以往的德育及安全教育中基本以讲解的方式为主,但是该方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并未能被充分理解及掌握,所发挥出的价值不够明显,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并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并认识到德育及安全教育的根本意义。例如可定期开展一些“校园义务劳动”、“敬老院关爱活动”、“地震模拟逃生”、“突发危险时如何快速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及安全意识,通过该方式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并树立正确三观,在遇到危险时也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这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初中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教育不仅仅包括文化知识,还应当注重初中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发展,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在此初中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红斌,王冬京.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再思考——以湖南省涟源市S初中为例[J].中国德育,2019(08):34-38.
[2]李德军.“阳光教育”机制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打造“阳光下成长”教育品牌视角[J].现代教育,2019(08):4-7.
[3]夏豪杰,王丽娜,王艳.做有根的教育,育有根的公民——访淄博高新区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校长晏璟[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6):8-11.
[4]马小芳.凝心聚力构建立体化育人网络——福建省古田县德育工作综述[J].中国德育,2017(11):5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