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凤 黑龙江海林市柴河镇中心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131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恰切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基于此,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内容、使用诙谐幽默语言、抓住适当教学时机、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等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033-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内容、使用诙谐幽默语言、抓住适当教学时机、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策略的运用,来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运用,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一、基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活动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涵盖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然后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参与课堂讨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课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老爷爷之间的相互鼓舞,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问题如下:文本的主要故事是什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在哪里看到的?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后,教师将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内容,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问题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思路,将设计问题的范围从教科书、教材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挖掘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关的语文素材、案例和资源,结合重点设计问题内容以及语文知识的难点,从而保证问题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使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语文的角度分析生活现象和问题。
例如,在课文《燕子》的教学中,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燕子的可爱与活泼,而对于燕子,学生们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设计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回顾生活现象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教师让学生们回顾春天来临时的变化,这时,学生们回答道:春天到来时,春暖花开,燕子从南方飞回到北方。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问题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用诙谐幽默语言调节教学气氛
课堂提问本质上是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对问题的接受、理解和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语言运用的艺术性,情感上要充满一些鲜明的情感色彩,语言幽默幽默,向学生提问和描述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面部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进行阐述。这时,学生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再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对课文中的细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师还会通过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们进行对话、提问,放松学生们紧张的学习心理,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效调节了课堂教学的气氛。
四、抓住时机推进教学进程的深入
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挥提问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应突然向学生提问,在不妨碍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特点和学习情绪,抓住教学机会,提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课堂的时效性,通过相关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问题和知识的本质特征,加深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熟读,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再通过学生们的阅读,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时,教师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通过问题再次对课文进行分析,问题如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最后,为什么铁罐没有被挖出来?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立即对课文展开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们的认真探索,学生们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适当教学时机,保证适时性的提问,推动了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
五、因材施教地实行多样化的提问
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提问,让每个学生汲取知识营养,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坚持因材施教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将他们科学地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据此来设计层次性问题,从而实行分层化、多样化的提问,让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分析、解决适合自身能力的问题,从中实现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花钟》这篇课文时,在本节课程的开始前,教师先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们进行了层次划分。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将其划分至A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将其划分至B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将其划分至C层。学生分层结束后,教师再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们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分别对应A、B、C层次的学生,让他们结合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注重因材施教理念,实行多样化的提问,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丽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方法[J].教育观察,2018,(02):49-50.
[2]王春梅.讲究提问艺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25):103-104.
[3]杨传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管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