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程静
[导读]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情况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展开深入研究,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程静   四川省阆中市南池小学校  四川  阆中  637400
【摘要】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情况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展开深入研究,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74-01

        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则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个体发展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有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情况分析
        (一)与学习方法的深度融合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如果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难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鉴于此,注重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具体表现为:其一,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通常主要以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不但能够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变抽象化知识为具体化,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诸多方面的重要资源,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供了保障,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与语文教材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够运行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搜集语文教学资源,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处理,使其服务于语文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有助于优化语文教学结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通过信息化设备及网络设施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把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及难点
        信息技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可将抽象化知识变为具体化,使得语文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所降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语文教材进行研究,深化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得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圆明园了解不多,通过语文教材只是简单的了解其部分内容,此时语文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相关方面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料,使得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能够深入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不足,有效的克服了教学的弊端,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语文教师可搜集网络视频,通过视频观看,不但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而且还可以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满足了学生当前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结束语: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重要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传统教学法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致使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崭新的环境,探索出全新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陈亚天,曹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以江苏省太仓市S小学为例[J].林区教学,2016(12):34-35.
[2]郑济权.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生态的整合与创新——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5):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