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尚长亭
[导读] 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逐步把小学生培养成文明、礼貌、有爱心的青少年,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健康、幸福发展。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对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再到基本实践能力的形成再到创新精神的塑造”。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实践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

尚长亭   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颜营完小  山东  聊城  252321
【摘要】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逐步把小学生培养成文明、礼貌、有爱心的青少年,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健康、幸福发展。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对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再到基本实践能力的形成再到创新精神的塑造”。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实践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其公共意识,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地创设相关的教学场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模式;小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91-01

        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信息环境下的小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获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认同,正确地纠正自己的问题,促进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中,生活和实践密不可分,生活就是小学生实践的一部分,“教育的根本就是在于生活之变”,这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体意思就是说让学生在生活的变化实践中,去领会教育的本质。所谓的“实践出真知”。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生活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让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社会实践当中来,让小学生自主地发展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在课堂上将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来。例如,在“安全护我成长”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布置课外实践的作业,让小学生在家长的培养下自主地观察生活的安全知识的特征。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公交汽车、坐电梯、户外运动等方式,来仔细地观察询问这些存在于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加强了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小学生应该重视起自身的生命安全,热爱生命。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塑造其学习品质
        教材对小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本单元中,《我们爱整洁》《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等课文,都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中来。例如,教师们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桌面、整理衣物,达到小学生讲卫生的标准;让小学生积极地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其他任务安排,帮助小学生克服做事马马虎虎的问题……这些活动,都属于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师们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认知,提高小学生的协调性,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公共意识
        在一些公共场所,规范小学生行为,对塑造小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将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中对《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等教材课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师们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在路过一些公共场所的时候,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导小学生轻声细语地走过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自觉地维护公共场所的设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课堂的活动性,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这些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进步。
        四、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也悄然来临。面对这种情况,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对小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健康看电视》《网络新世界》《正确认识广告》等课文中,教导学生不要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教师们要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带给学生的便利,关注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充当小学生的良师益友。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师们要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授课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吸取的正确通道,不要受到其他错误信息的影响,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迷恋互联网的时间太长,否则对小学生的视力以及思维敏捷能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教师们要积极地创设相关的教学场景
        据研究表明,教师们要想将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带到课堂当中来,就离不开教师们开设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情境,在三年级的安全护我成长课题中,《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等课文,要求小学生在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地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例如,在小学生的自救自护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就可以帮助学生创设出相应的生活背景,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堂问题,如在生活中自己受到过什么样的伤害?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些伤害?通过这样的课堂提问,活跃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活跃度,激发了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小学生便纷纷地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当中来,通过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被烫伤、抓伤等等的多个角度来积极地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面对这一现象,在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这些伤害,增强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通过创设出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情境,实践教学增强了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将生活内容与道德法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的方式去思考和更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小学生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知识来了解生活,能够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使他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宗红.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46.
[2]金丽.践行素质教育,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功能[J].才智,2019,(31):156.
[3]林秋兰.激活“道德与法治”课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