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助力小学学困生自信心树立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韩玉 邵侠 王雅平
[导读] 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行业一直在对学困生的教学展开积极地研究,想要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但由于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转化学困生需要对症下药。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学困生的自卑心理,让其拥有学习自信心,敢于迎接挑战。本文探究了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的策略,以期让学困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韩玉  邵侠  王雅平    陕西省城固县博望小学  陕西  城固  723200
【摘要】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行业一直在对学困生的教学展开积极地研究,想要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但由于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转化学困生需要对症下药。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改变学困生的自卑心理,让其拥有学习自信心,敢于迎接挑战。本文探究了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的策略,以期让学困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84-01

        引言
        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差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同时,学困生在心理上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经常恐惧、自卑和厌学等。教师在帮助小学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时,要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策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帮助其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一、关心和赏识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困生打好关系,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多关心和照顾学困生。教师要和学困生一同讨论问题、一同做游戏,与学困生和谐相处,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会改变自己,融入整个班集体。
        教师要从情感上赏识每一位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学生,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如果学困生在班级中做错事情,教师不要立即职责他们,而是要理解他们,在与他们进行交谈时,教师还要使用一些赏识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乖!”这些语文都能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教师还可以专门针对学困生设置教学情境,比如设置一些动手活动,让学困生充分地展现自己,在其获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赞赏学困生,使其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二、针对学困生设置课堂讨论环节
        因为学困生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其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机会比较少,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抽学困生回答问题。时间一长,学困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环节,而且在课堂上也不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甚至会搞小动作。这时学困生很明显脱离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成绩也会更差,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讨论环节是要具有倾向性,让学困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给其提供表现的机会。当学困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不要批评学困生,而是要赞许其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学困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集合全班共同为学困生鼓掌,让其受到很大的表扬。



        三、针对学困生布置作业
        因为学困生提升学习成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为学困生考虑。学困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比较慢,经常花费在作业上的时间会比优秀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多得多,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这样学困生能与其他学生同时做完作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会适当减少题量,这可以降低学困生对作业题量的恐惧程度,也会抱着更认真的态度完成作业,这样学困生才能取得进步。随着学困生的不断进步和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再把其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其他学生的水平,能让其经过长期地适应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四、爱护学困生的羞耻心
        因为学困生比较自卑,其比其他学生更加敏感,容易因为他人的责骂而放弃学习。教师应当注重方式方法,爱护学困生的羞耻心,让学困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使用一下几个方法爱护学困生的羞耻心:
        (一)委婉暗示
        教师不必直接公开地学困生进行教育,可以采用行为、语言和榜样暗示等方法,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教学意图,从未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班级中有一位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上也经常开小差,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位学困生的座位调整到一个优秀生旁边,让其学习优秀生的良好品质,并改掉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鼓励有烦恼的学困生自己进行沟通,让学困生讲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倾听,也要根据学生讲述的故事判断学生目前的心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做出选择。通过这样的心理辅导,要是能对学困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五、创造表现机会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期待成功的心理特征,但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学困生会主动地抓住表现的机会。此时教师要注重给学困生提供很多表现的机会,让其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这样能激励学困生改变自己。比如班级中有一个学困生文化课成绩比较差,但拥有乒乓球特长,此时教师就可以在体育课上。这位具有乒乓球特长的学困生担任老师,让其教给全班学生一些练练习习乒乓乓球的技巧。经过这样的环节,学困生会对自己的优势产生自信心,也会注重发掘自己的其他才能。
        结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虽然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具有丰富的学习潜能,教师要采取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让学困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有利于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在学困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重要性,并立足于素质教育,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加强小学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旋.探析助力小学学困生自信心树立的路径[J].新课程(中),2018(02):252.
[2]李莉.关于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7(03):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