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作者:刘惠
[导读] 小学数学所具备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化、多样化。在小学阶段数学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里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生对于数学能力的学习中,占核心位置的是对于思维能力的学习。

刘惠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  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小学数学所具备的基本特点是灵活化、多样化。在小学阶段数学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里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生对于数学能力的学习中,占核心位置的是对于思维能力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051-01

        在引导学生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过程里,激起数学学习差的学生对于此类学习的好奇,培育优等生对于数学深入研究的意识,极力缩短优劣学生之间的差异,领会因材施教的意义,为实现师生共同进取的愿望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措施
        数学中解决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活动模式简称数学思维。人的脑海对于客观事实的概括及对于事件的间接反馈就叫做思维,它是人脑意识活动中的基本形式。
        那么,在小学日常数学教学里,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能力呢?首先从日常生活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引发小学生对于思维的兴趣,然后通过学习通俗易懂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问题,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拓,并逐步促进小学生思维方面的发展。
        1、对于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答效率和对于解答数学问题的熟练度,就能够体现出这名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是逻辑性和缜密性够强,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数学思维。从这个我们可以得出来,小学数学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能否把数学学好是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强是数学这门科目的特点,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运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还有商场购物等其他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数学的影子。所以,引领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基础生活技能。想要学好数学,首要应该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能力,通过此类科目思维能力的学习,可以提升他们在生活方面、工作方面及学习等方面的质素和效率。
        例如,小学生报名参与了一项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竞赛,其中,思维能力高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即使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比较生僻,他也会做到不慌乱,沉着应对,且可以做到在规定时限内精确及快速的完成这个题目,获得良好的成绩结果。这就从正面直接反应出,思维能力高的孩子所具备的优势[1]。
        2、引导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句话是,最好的教师是兴趣。在小学生面对乏味、单调的应用问题和数学计算问题的时候,极大多数的学生会因为没有具体的解题思绪而愁眉不展,还有的孩子们,会因为这个问题,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讨厌,惧怕的感觉,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某种提示或者启发,引领他们摸索及寻找对于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就会沿着这种思维能力持续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逐步把数学中的难题解出答案,那么,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对于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化—沏茶问题》中,教师通过对于此课文的讲授,让学生们思考有序的安排,可以获得怎样的好处,并且让他们通过做小卡片等手法算出做完文中的事情要用多少时间[2]。



        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小白欣赏音乐要25分,食用苹果需要6分,写作业需要18分,阅读需要10分等。那么,这些时间相加小白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做完这些事情?应该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回答这类问题的兴趣,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思维能力来进行有计划的安排,进而达到合理运用时间,节省时间的目的。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达到了促进他们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目的。
        3、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3.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习惯,就需要在数学实际工作中,积极的找寻路径及方法,以期找寻到适应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学习的方式。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备课,对于此章节数学的知识间的链接展开解析,在此过程里,教师就需要融入和这堂课程相符的数学思维,然后为学生进行讲授。优质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是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式,它可以让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具体化,利用模型把艰涩难懂的数学术语转化为模型,引导学生开动自己的想象。
        例如,教师在讲授四边形具备多变性能特点的时候,可以在课前提前制作一个可以简单变形的模型四边形,在数学课程课堂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一边讲解四边形的知识点,一边把提前做好的模型展现给小学生们。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让小学生枯燥的记忆四边形具备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加深学习数学知识的印象,继而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中包含数学这门学科,而生活中却包含了科学。所以,生活是数学的来源之地。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里的事物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且在课堂中提出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就较为典型。鸭子和小鸡两种小动物在一个笼子里的问题,教师可以就此问题运用假设这种手法对此问题分析和解说,让学生们通过联系实际的生活来解决这个问题。
        3.2逆向思维
        发散式思维中的一种就是逆向思维。它的优点是利于战胜惯常思维的传统性,拓展新的领域,利于纠正应用惯常思维所产生的知识认知误区。在应用题的解答中一般多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例如,明明在寒假里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在第一星期,他读了此书的一半少10页,第二个星期,他又读了余下的一半多物业,第三星期的时候他又读了20页把书彻底阅读完毕。问题是此书一共有多少页?这时候就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解答[3]。
        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它可以依据题中已经知道的部分和问题自身条件,复原出问题潜在的条件,利用已经还原出来的部分继续往前推理,丝丝入扣,最后就能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关注,数学课程在教育模式上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各种生活中和现代化教学中的资源,引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通过逆向思维手法让学生感觉到解出问题的自豪感,通过和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教师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择选他们能够适应的教材创设活动,激起学生在此类学习中的潜能,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35-36.
[2]王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20(35):133-134.
[3]赵秀苹.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