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吕志元
[导读]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实施的终极目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带动和引领学生地理意识的提高,帮助和引导学生强化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实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实现也是极为有益的。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吕志元    蓬溪县赤城镇下东学校  四川  蓬溪 629100
【摘要】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实施的终极目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带动和引领学生地理意识的提高,帮助和引导学生强化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实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实现也是极为有益的。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11-01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人地协调观,这是地理学和地理教学最为核心的观点,主要指的是对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协调相处的判断理解与认知,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树立人际协调观,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地理环境基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制约和产生的影响,同时能够让学生对人类活动基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认识,让学生对人际矛盾实现有效把握,并进行相应改进策略的提出与实施。二是综合思维,这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基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动态、系统、全面认知的思维品质,借助综合思维帮助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帮助学生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把握,并对区域地理环境特色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观察,从而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理性看待。三是区域认知,这是学生地理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主要指的是学生基于人体关系地域系统特点的预测、解释和分析能力。据认知能够让学生借助区域视角进行地理现象的了解,并借助区域综合分析和区域比较等方法,对区域人际关系问题进行把握。四是地理实践,主要是参加地理户外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借助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性培养,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地理工具的灵活应用,并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强化学生探究热情的有效激发让学生对地理环境进行更好的欣赏。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一)强化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以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认知氛围和情境的创设,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教学情景之中,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强化学生好奇心的调动和积极性、思维创造能力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精心研讨,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强化探索性、互动性、启发性指导的运用,对那些情景教学的模式和教具进行选取与使用,比如在进行《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和查找表达“我爱地理”“我爱和平”的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教学开始后,教师可以借助纸片文字展示的形式进行情景创设并导入到主题之中——语言是人类最直接的交流工具,之后让学生借助猜猜看、试试看等情境对语言表达进行判断,再让他们通过连一连、说一说、看一看等进行实践和锻炼,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够强化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和地理知识的掌握。



        (二)强化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会对教学成效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积极同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取和应用,注重将核心聚焦到学生能动性主体性的发挥上,强化多样性教学方法的优化,从而更加多元立体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让教学更加充满魅力,强化学生手、眼、脑等潜能的有效激活,让学生更好的投身到学习思考之中。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作探究法、联系法、概括归纳法、地图法、顺口溜法、思维导图法等应用其中,并对其进行组合和优化,以此实现学生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助力教学成效的最大化达成。比如在进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对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解,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进行认知,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读图稀土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和学案导学法等几种主要的方法进行优化和选取,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让他们填充学案,之后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让他们进行教材的阅读并填充好表格,从政治制度,人口多少,国家面积大小等三个层面实施分类,对相关类型国家进行归纳;对8个国家的收入数字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开展探讨与合作:国家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之后让学生对经济坐标图进行阅读,让他们学习和领会如何进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处理。这样的多种教学法的组合与优化,能够强化学生地理技能数量的提高,带动了学生基于我国发展势头和潜力情感素养认知的有效培养。
        (三)强化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运用
        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否得到有效的发展,评价的应用极为关键,要将评价渗透和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教师的点评、学生的互评等等,应当让教学评价应用到课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知识的运用制度,督促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在进行《世界的地形》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地形模型的自制,这样就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中,教师可以运用聚丙乙烯等将较大的地形模型制作出来,并将山脊、山谷、等高线画出来,再进行适时的点评,组织和引导学生互相点评、相互观摩,在进行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并实施相互评价,让学生在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并实现教学成果的及时反馈。
        三、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强化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创设,强化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强化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运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优化,更好地助力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达成。
参考文献
[1]沈俞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
[2]黄亚翠.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探索[J].中国教师,2020(1).
[3]姚维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名师在线,2020(30).
[4]张国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9(31).
[5]吴逢春.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考,201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