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本人的心理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乔雅婷
[导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同时语言也受国家文化的影响,具有其固有的特征、表达方式及意义。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乔雅婷 15008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同时语言也受国家文化的影响,具有其固有的特征、表达方式及意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民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学习日语和汉语的人数不断増加,出现了中国的“日语热”和日本的“汉语热”。但语言毕竟是人们为了思考和传达信息的沟通工具。所以,为了促进相互的理解以及顺利地跟他人沟通,语言必定是不可缺少的媒介。为了深入地理解对方的语言,充分地研究其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习惯和表达手法是不能忽略的环节。本文将以日语的特征为视角,通过探讨日语语言表达透析隐藏在日语背后的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来加深自身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了解,进而对日语学习者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心理;语言表达;日本人;日语特征  
        前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具有岛国根性的海洋民族与华夏民族的交流历史虽源远流长,但其差异性是不可磨灭的,而语言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将从日语敬语和日语的暧昧性展开对日本人、日本文化探究。
        1.日语中的敬语
        敬语是日语的独特现象,是组成日语语法系统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日语区别于世界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日语中的敬语从出现至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纵观世界语言文化,日语中的敬语是相对发达的。它在日本人的语言沟通当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职责。日语敬语的表达要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和场合的不同正确的使用敬语。
        1.1“纵向社会”,严格的等级秩序
        从“社会构造的制约”来看,日本是一个以“家”为基础的,由许许多多秩序关系构成的一个无底的金字塔型的纵向社会。日本人在说话前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场合,都会首先考虑自己和对方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首先考虑前辈与后辈,上司和部下的这种关系,遵循上下关系,找出最合适的表达。阶层地位的高低,年龄的长幼,或者是同僚进入公司的先后顺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工作中社员对社长一定要使用敬语,在学校学生对老师一定要使用敬语,对比自己年长的人也要使用敬语,对同一公司先进入公司的前辈,无论年龄大小,都要表示尊敬。
        例1
        学生:先生は、この本をお読みになりますか。(お+动词连用形+になる)
        译文:学生:老师,这本书您读了吗?
        例2  社員:社長はもうお帰りですか ?(お/ご+动词词干+です)
        译文:公司职员:总经理已经回去了吗?
        例3  社長は会議に出席されません?
        译文:总经理不参加会议。
        1.2内外有别,亲疏分明
        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在日语的敬语表达中有一个特别微妙的现象,那就是“内外有别,亲疏分明”。从同一个家庭到同一个公司,只要是有着同一共同体的一方,都是“内”。日本人的这种内外有别的原则尤其体现在商务交流中,无论是职位高低还是年龄大小的,只要是对其他公司的人,都会使用尊敬语。   
        例4弊社のアドレスが変わることを高木社長はご存知ですか。
        译文:贵公司的高木总经理知道弊公司要搬迁吗?
        1.3利益因素
       在现代社会,日本人不仅要考虑长幼辈分,更多的还是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恩惠授受关系.这种利益因素掺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帮助与被帮助、施益和收益,比如医患关系、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等。例如店员和顾客的关系,无论顾客是以什么身份到店购物,店员都以最礼貌恭敬的态度对待客人,都会使用最合适的敬语。
        例 5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译文:欢迎光临。



        例 6  お客様、お待たせいたしました。  
        译文:让您久等了。
        从敬语的表现和认真谨慎的语言结构,可以体现日本文化中的严谨的一面。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又资源匮乏,古代的日本人对带给人们恩惠的大自然心怀感恩又心存敬畏,所以一直顺应自然,始终保持谦恭态度。如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够保留传统的语言文化也体现了一个民族传承的美好修养。
        2.日语的暧昧性
        日语较其他语言,特别是汉语,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其暧昧性的表达。日本人喜欢暧昧、朦胧的东西,长期以来形成了“幽、玄、佗、寂”的审美情趣。这与中国人喜欢简洁明了的性格正好相反。
        2.1暧昧语
        暧昧语就是意思不明确,含糊,委婉的词语。例如:① それはちょっとね。② そのうちにお伺いします.③ それはどうも…这种暧昧语多用于想要委婉拒绝对方又不想得罪或拂了他人脸面以及难做肯定或否定回复时的场合。日本人在与人交往时,非常小心谨慎,往往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日本是一个很感性的民族。日本的茶道、书道中没有繁琐的东西,重视的是安静、情趣,语言极其少,在静谧之中用心去体会美和价值。
        2.2推量的词语和句式
        日本人之所以在文章及日常对话中大量使用“多分、大体、おそらく、ほぼ、そうだ、ようだ、みたい、かな”等推量词语和句式,与日本人的“逃避”心理有着密切关系。日本人对语言表达非常敏感,为了尽可能做到不给对方留下武断的印象,往往使用愿同别人商量的谦虚口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利用暧昧的方式逃避责任的心理。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即使是同一件事, 日本人也总希望能委婉地表达出来,而使用推量词语和句式正好是表达这种“逃避”心理的最佳方法。
        2.3 弦外之音的表达
        弦外之音源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日本人讲究以心传心,讲究察し (察知,推测) 而察しの恶い人 (不善于推测的人 )在日本社会是不受欢迎的人。日本是一个岛国,独特的岛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人语言单一,民族单一,风俗习惯各地无太大差异这一生存环境,以心传心亦可达到交往的目的。
        2.4双重否定句式
        日语中的双重否定句式,大多以惯用句型的形式出现。如“ざるを得ない、ずにはおかない、ないはずはない、ないところはない”等等,双重否定的表达虽然在意义上与肯定表达基本相同,但由于绕了一个弯,使意义变得不那么直接,从而显得比较委婉。这非常贴合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交际习惯,也是双重否定的表达能够在日语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铃木修次在《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一书中谈到: “一个不曾拥有自己 的文字文明的民族,在应用异国的文字文明时会产生某种缺乏自信的现象。并且缺乏自信所导致的某种羞涩感和暧昧心理,反而产生了喜好暧昧的文化。”
        3.结语
        从日语敬语和暧昧性我们可以了解到日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与日本大和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烈的尊敬意识、严格的内外关系、委婉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心理都体现了日本文化独有的内涵。探究日本人的心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本文主要从日语特征的角度考察了日本人的心理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今后还将继续从其他角度进行此项考察。
参考文献:
[1]杨本明.日语敬语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心理特征的显现研究 [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2):116-117.
[2]孔庆成.委婉语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 1993 , (2 )
[3]刘占和.日语现代敬语形成的社会因素[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1):118-120.
[4]武立引.话者の视点による现代日本语の敬语——敬语の使い分けと表现効果について [J].日本学研究,2015(1):26-46.
[5]任丽洁.关于日语中敬语动词的教学探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4):56-62.
[6]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M].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乔雅婷(1997.09),女,河南省永城市人,黑龙江大学日语笔译专业2019级 硕士 研究方向:日语笔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