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视角下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功能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毕晓峰
[导读] 城市社区艺术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离不开艺术教育这一关键部分。

云南昆明云南艺术学院   毕晓峰  650000

摘要:城市社区艺术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离不开艺术教育这一关键部分。从艺术介入的视角,对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功能进行探析,以期对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功能
        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艺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始终是人类完善自身、追求和谐进步的重要活动。” 艺术教育是一种新兴教育,旨在自觉自由地创造和接受艺术,以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城市社区是现代城市民众的居住家园和心灵归属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城市社区文化是一个城市社区的精神灵魂,其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城市社区具体的艺术文化事项及内容。因此,城市社区艺术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离不开艺术教育这一关键部分。本文主要从“艺术介入”的视角,对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功能进行探析,以期对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特点
        艺术教育是“一种以艺术产品为媒介或手段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运作的活动,要求施教者创造、选择、运用艺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求受教者自觉自由地接受艺术感染、陶冶、锻炼,实现艺术教育效应。” 城市社区中的艺术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的,也是以艺术为媒介进行教育,使社区民众在心理机能、精神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在艺术介入的视角下,城市社区艺术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束之高阁,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为社会、现实、人生而艺术。特别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艺术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社区艺术对现实的教育引导、政策宣传、主旋律表达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社区民众已不满足于艺术自身的娱乐性,而是要积极参与和使用艺术品、艺术活动、艺术行为和艺术设施等。在此基础上,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艺术教育主体的广泛性
        艺术教育的主体就是艺术教育的施教者。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主体十分广泛,包括专业和非专业。专业的主要是艺术家、作家、艺术类专业教师、政府单位、文化教育机构等实施的艺术创作、传播、教育;非专业的主要是社区自发群体、文艺爱好者等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来陶冶情感、积累丰富知识,以提高受教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城市社区是一个综合体,艺术教育主体的构成往往十分复杂,表现为专业和非专业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城市社区艺术教育主体也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为社区艺术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艺术教育内容的地域性
        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指在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中介和载体,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方面。城市社区的形成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每个社区的历史形成、人文景观、居住环境、就业层次、地区单位等情况的不同,造成了城市每个社区的艺术带有明显的地区特点.”城市社区艺术教育需要借助社区文化艺术事项、平台作为自身的教育媒介和实施载体,因此艺术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于时代、地域的不同,城市社区艺术呈现的内容及平台载体也大不相同,社区艺术教育内容呈现出特地域性和特殊性。例如,从时代角度看,传统与现代是不同的;从地域角度看,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是不同的。
        (三)艺术教育对象的大众性
        艺术教育对象是指艺术教育的受教者。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受教者涵盖范围广,包括老、中、青各年龄段。城市社区艺术的构成是复杂的,也呈现多层次,主要是因为城市社区艺术的群众参与性强,特别是公共广场歌舞表演、文艺汇演、艺术展等参与面十分广泛。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对象不只有专业群体,更主要的是非专业的群众性群体,主要目的就是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受教者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社区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对社区公共艺术活动的参与度高。由此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走向大众,表现为多层次的组合
        (四)艺术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艺术教育方式就是艺术教育在运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城市社区的组成人员相对比较复杂,来自各行各业,职业身份、文化层次、艺术修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些集中体现了社区成员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区艺术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也应该根据社区成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不仅要有普及性的艺术教育,还要有提升性的艺术教育,达到雅俗共赏。城市社区艺术教育运行过程中,除了操作和参与之外,还有理性引导与观赏接受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艺术教育的方式既包括技能方面的有形教育,又包含思想情感、心灵表达等方面的无形教育。
        (五)艺术教育效应的审美性
        艺术教育效应就是艺术教育实施完成后达成的教育效果。城市社区民众已不再满足于艺术文化活动中实践技能的提升,而是对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有了更高、更深层次和更加多样的需求。这使得社区艺术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占比逐年提高,虽然如此,但社区艺术教育最终追求的效果仍是审美性。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效果有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有非审美方面的智力开发、道德完善、体魄健全等。但审美性是最基本的,艺术教育是从艺术出发的教育,这就离不开艺术的根本特性——审美性。城市社区艺术教育效应是审美与非审美的结合,以审美性为起点,最终落脚点是发展提高个体素质,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建设。
        二、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是由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层面所决定的。” 艺术教育除了审美层面,还有技术层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艺术教育非审美功能的体现。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实用功能和精神实用功能两大方面。



        (一)物质实用功能
        1、增强体质,健全体魄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除了精神层面的发展,还有健康体质体魄的发展。城市社区艺术让受众在艺术活动的作用下,达到身心共建。例如在社区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就是舞蹈,特别是广场舞,让民众在音乐、舞蹈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感染,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精神的放松。
        2、放松身心,提高工作积极性
        艺术从现实的劳动中升发出来,必然会作用于现实的劳动。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时间集中的劳动,把人完全束缚于物质功利中,会严重挫伤人的工作积极性,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为人不是机器,人需要休息和放松,这就离不开艺术的熏陶,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培养训练。艺术教育“使人从机械操作的单调枯燥中解脱出来,得以休息、调整,保持身心健康。”城市社区中的电影院、展览馆、博物馆、主题公园、休闲广场等,让人身心得到放松,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精神实用功能
        1、积累并丰富知识经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建立在社会、自然各方面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知识和经验传授和积累的过程。城市社区艺术教育通过社区的艺术设施、艺术活动事项、艺术家等,使民众增长生活、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水平,丰富人生经历。例如,社区主题艺术展、主题文艺汇演等,能够让民众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知识经验。
        2、培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审美来培养提高受教者的思想道德修养。城市社区艺术教育通过寓教于乐,把道理、规范、价值标准融入艺术活动中,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城市社区通过宣传栏、宣传画、书画展、文艺表演等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公民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
        3、提高社区民众的凝聚力
        因社区具体情况不同,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呈现出特殊性。不同区域的艺术教育内容或方式会根据社区实际而定。最终目的是满足不同区域民众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认同。例如城市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艺术教育,具体内容和方式不同,但是对提高社区民众的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社区艺术教育让社区民众在艺术活动、事项中进一步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
        三、城市社区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审美性是艺术最根本的特征。艺术教育离不开艺术,艺术教育功能中最基本的就是审美功能。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就是通过艺术审美观照培养提高受教者审美能力,从而完善健全受教者的身心,使受教者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城市社区艺术的审美功能是,通过民众对艺术的领悟和感受,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健全人性结构。
        (一)培养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社会人向审美人生成的过程。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来自于其对艺术的体验感受。城市社区艺术教育通过对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使民众超越现实的功利性,培养全面的审美能力。城市社区中相关的艺术活动为民众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去体验,逐渐提高民众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陶冶人格性情
        陶冶人格性情是艺术教育对人性的培养,让受教者通过对艺术的观照和把握去感受、领悟,最终形成成熟的审美心理,达到人性的发展和完善。城市社区艺术教育为社区民众创设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民众在这样的艺术审美氛围中去感受、领悟,使民众的情感得到净化和提升,走向一种正能量。
        (三)提升人生境界
        人是感性的存在,人离不开个体的私利、现实的诱惑。完全处于现实功利状态的人会被欲望所羁绊,艺术审美教育调整了人与功利之间的“距离”,让物我关系由实用走向审美,超越现实利害关系,使受教者走向更加广阔的精神境界。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培养民众的审美态度,使民众不媚俗、不低俗,能够正确对待现实的物质利益追求,并能超越功利,提升人生境界。
        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社区艺术教育让社区居民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下,懂得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感受美,实现社区民众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城市社区艺术教育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社区居民文化艺术素养,营造和建立和谐社区关系,让社区居民找到居住的归属感和心理的认同感。
        结语
        艺术介入视野下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增强艺术在社区民众生活中的传播与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民众综合艺术素质的提升,对民众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有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艺术介入社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政府和社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校地合作培养更多社会艺术教育人才,“因地制宜”创新城市社区艺术教育方式,“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结合社会去艺术教育特点以及审美与非审美的功能,城市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创造良好的社区艺术文化氛围,让民众形成积极的心态,进一步提升民众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让民众在求真、向善、尚美的良好氛围中,努力追求新时代城市社区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毕晓峰.城市社区艺术的功能研究[C].人文社科论坛5,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版.
[3]钟莉萍.终身教育视野下的社区艺术教育实践路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02).
[4]靳松.浅谈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9(15).
[5]罗湲.基于“互联网+”的社区艺术教育发展形态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