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长市委党校 丁岚 239300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全球化造成重大影响,加深了支持全球化与反对全球化势力间的矛盾,短期内全球化倒退的风险上升了,长期来看,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
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严重阻碍了人员跨洲、跨国流动,也极大的影响了货物与资本跨国流通,对全球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冲击。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后疫情时代是重新发展,还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笔者试着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趋势及其背后的推动力这些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
一、疫情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总趋势不断深化,但并非一帆风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加速发展.冷战的结束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由此,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全球化倒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程度降低。按照 2008年美元价格计算,全球出口总额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2008 年的 25.9% 下降到了2018年的22.9%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与全球GDP之比从2007年的3.8%下降到了2018 年的1.2%。二是全球关税削减进程趋缓。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世界平均关税税率出现了显著下降。1996—2006 年全球各国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从6.2%下降到了3.2%,十年间下降了 3 个百分点。但是金融危机后,全球关税削减进程明显放缓。2006—2016 年全球各国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从 3.2% 下降到 3.0%,十年间仅下降了 0.2 个百分点.三是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增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监测数据显示,2009 年各国实施进口限制措施 73 项,仅覆盖全球进口总额的 0.6%;但到 2018 年,生效中的进口限制措施已高达 1463项,覆盖的全球进口总额比重上升至 7.5%。 2016 年之后,全球化倒退迹象更加明显,其中以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反全球化贸易政策最为突出。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次倒退,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则对全球一体化进程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公开反对全球主义,主张“美国优先”政策,其对经济全球化的破坏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阻止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发挥作用。最典型的事件是阻止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导致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事实上陷入停摆。世界贸易组织不仅已经无法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且不再能维护世界贸易秩序,特别是不再能对美国违反世界贸易秩序的行为进行裁决。二是重谈贸易协定,加入保护主义条款。例如,《北美自贸协定》最终转变成《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后者明显提高了劳工标准和原产地标准,限制了跨国公司将墨西哥作为生产基地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些标准正被美国推广到其他贸易协定中,跨国公司在全球跨国配置生产活动将会受到严重制约.三是使用国内法增加关税,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如根据《1962 年贸易扩张法》的 232 条款,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钢铝进口增加关税,并一直准备对汽车进口增加关税,以保护美国国内的钢铝产业和汽车产业。四是限制移民以保护国内低收入人群。如修改签证和移民条件,限制对美国的人口流入;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阻止拉美人口流入美国。五是对中国采取有针对性的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如收紧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和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审查,对华为等高技术企业“断供”并禁止使用华为产品,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中加入孤立中国的“毒丸条款”,以及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等。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并非如其自身所宣称那样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对等”的贸易秩序,而是明显地通过限制他国来保护本国利益。这些政策破坏了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得以快速推进的制度基础。
二、新冠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疫情前经济全球化出现倒退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明显的利益,正是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前进。但是,利益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有人受益多,有人受益少,甚至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会出现支持和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势力,当支持全球化的势力居于主导地位时,全球化就会快速推进 ;当反对全球化的势力在政策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全球化就会受阻甚至倒退。
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 20 世纪 90 年代,支持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和代表跨国资本的发达国家政府,以及一些希望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担心国内产业和相关群体在全球化中受到过大损害等原因,曾联合起来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反对过快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经济政策制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美国曾经是全球化的引领者、推动者,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全球化进程。比如,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积极参与 WTO 活动,促进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的实施,大力开展国际经济外交,推动双边及区域经贸合作、科技合作,等等.其目的在于以技术和资本的全面优势,通过在国际上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重组。当时,美国大力推进全球化希望其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反对全球化的力量没能阻止全球化的步伐。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国内居民收入不平等、社区或地区发展失衡、制造业衰落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比如财富向资本过度集中、技术进步等。但是,这些问题被认为是全球化的产物,发达国家内部出现反全球化的势力。另一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向美国快速接近。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在全球化中获得了大量利益,但他们片面地认为中国获得了更大利益,全球化更有利于中国,因而开始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对中国采取防范和限制措施。为了遏制中国,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采用了提高贸易壁垒、加大技术封锁和技术打压力度、鼓励制造业回流、阻止跨国公司全球配置产业链、保护本国产业等措施。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所以疫情之前全球化出现倒退趋势。
(二)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正面影响
1、催生了国际卫生合作的需求
新冠疫情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大了国际合作需求。新冠疫情是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绝大多数国家需要依靠国际合作甚至国际援助才能控制住疫情蔓延,即使少数国家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控制住疫情,但在其他国家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仍然会受到境外疫情输入的影响。可见,国际合作对于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至关重要。解决威胁人类的全球性问题正是推进全球化的良好契机。但是,国际公共卫生合作需求还没有形成一股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劲力量。在一些国家,这种危及生命的新冠病毒并没有被当作最严重的威胁,抗击疫情挽救生命也没有被当作最优先的任务,而是受到其他目标的干扰。各国抗疫政策并不完全一致,各自为政、不愿付出代价、不愿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科学抗疫政策的现象比较普遍,国际合作的基础受到削弱。特别是美国抗疫不力,导致其不仅无力推动国际抗疫合作,而且试图将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并宣布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美国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合作,极大地制约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机制。
虽然疫情产生的国际卫生合作需求在短期内并没有见到明显成效,但是长期来看,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彻底控制住疫情,这将给经济全球化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2、催生了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需求
新冠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也产生了国际宏观政策协调需求。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7%下降至2008年的3.0%;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 2009 年,世界 GDP 仍然保持了 0.01% 的增长率,没有滑入负增长。但受此次疫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世界 GDP 增长率将从 2019 年的 2.9% 下降到 2020 年的 -4.9%, 降幅将近 8 个百分点。2009 年美国失业人数最高时达1500 万人 ;而到 2020 年 4 月,美国失业人数已从上一个月的 700 万人激增到 2300 万人。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的衰退幅度均可能超过 2008—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那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这一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短期内遏制了保护主义势头,形成了推动国际合作的新机制。新冠疫情产生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需求再次兴起。2020 年 3 月 26 日,G20 轮值主席国沙特以视频会议方式,主持召开了G20 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会议成果显示出各成员国强调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会议召开在短期内起到了阻止保护主义抬头的作用。但是,这次 G20 峰会并没有形成进一步推进政策协调的机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类似,G20在全球政策协调中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弱化了。虽然疫情产生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需求在短期内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如果疫情持续蔓延且经济持续衰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认识到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彻底控制住疫情和实现经济复苏,支持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力量可能会得到强化,全球化的倒退将受到一定制约。
3、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疫情还凸显和强化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的作用。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一支更为重要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抗击疫情和迅速恢复经济的实际成效远好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因而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和经济政策在国际上具有更大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中国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持续上升的经济实力,特别是持续扩大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投资能力,使得中国推动全球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疫情后中国仍有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推动全球化的坚定意愿。中国对闭关锁国的不良后果深有体会,因而坚定地将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当做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降低贸易壁垒,完善营商环境。十八大以来中国更是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力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疫情过后,中国虽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更大的安全挑战,但不会改变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态势。2020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实力和影响力上升对全球化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因中国实力上升加大对中国的战略竞争和打压,这对全球化有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又是全球化的支持者,中国实力上升有助于全球化发展。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这两方面的作用将因中国实力上升而同时加大。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大,中国将在推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成为推动全球化总体上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疫前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得到加强
新冠疫情的到来,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现短期经济衰退和长期经济低迷,其国内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扩大更加突出,故其要求制造业回流的意愿更加迫切,其失业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希望改善处境的要求更加强烈和急迫,因收入不平等和制造业衰落等因素所产生的反全球化情绪在加深,反全球化力量因疫情而得到强化。由于中国应对疫情的出色表现,中美经济实力可能进一步缩小。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老大地位,对中国的打压可能加剧,由此产生的反全球化力量会进一步增强。
2、对产业链全球配置脆弱性的担忧
新冠疫情暴露了产业链全球配置所产生的脆弱性。新冠疫情引起的经济活动停顿,不仅从需求方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还从上游供应方对企业造成冲击。上游供应链一个环节的中断,将导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停顿。此次疫情已经显示,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一旦发生生产和交易停顿,会给全球生产链带来巨大冲击:一个对全球产业链依赖度较高的国家,一旦发生国际交易中断,其国内产业链也将受到严重负面影响。一些国家可能会因防止产业链全球配置的脆弱性而将产业链更加收缩于一个国家或者更少的国家之内。这一担忧可能会使反全球化力量进一步增强。
3、对国家安全风险更加重视
口罩、医疗防护用具和救治设备等过去可依靠市场获取并进行储备的物资,在新冠疫情引起的国家安全风险面前,具有了更加明显的国家安全属性,其国内生产能力得到更大的关切。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国还对相关物资的国家安全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并通过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维护本国具有国家安全属性的产品的生产。为降低战略物资全球获取的国家安全风险,各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会为疫情后的反全球化注入新的力量。国家安全风险是确实存在的威胁,更是一个实施贸易保护的借口。疫情之前,美国就已经滥用国家安全借口实施贸易保护。疫情进一步凸显产业链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或由此导致一些国家以产业链稳定和国家安全为由,修改经济规则、改变市场条件、增加企业跨国配置供应链的成本,甚至对部分被认为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生产活动施加直接限制措施。这些行动会使全球化出现进一步倒退。
三、新冠疫情后时代的经济全球化
新冠疫情过后,预计短期内全球化进程仍将停滞,很大可能会倒退。这主要是因为导致全球化倒退的因素因疫情得到了强化,且疫情催生了新的反全球化因素。而疫情产生的支撑全球化的力量短期内还无法阻止全球化倒退。全球化倒退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损害,并将加深世界经济衰退程度,延长世界经济低迷时间,给世界经济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果相当一部分国家选择牺牲效率来满足安全需求,为了将产业链集中于国内而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就可能对全球化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的是,疫情后全球化倒退的最大风险莫过于世界再次分裂为两个体系。这种分裂缘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孤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支撑全球化的力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全球化力量将持续激烈碰撞,未来的全球化趋势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然从长期来看,支持全球化的力量必将超过反对全球化的力量,全球化终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反对全球化的势力试图在封闭中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封闭又会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只有通过全球化才能解决,因而又会再次促进全球化的发展。这也是全球化总能在曲折中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是全球化坚定的支持者,“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全球化开出的良方。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推动的全球化意味着参与更平等、发展更包容、成果更共享,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更加优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
【参考文献】
[1]梁艳芬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J]. 国际经济合作, 2020 (02): 4-11.
[2]习近平 .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20-02-24(002).
[3][ 美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雷达等译: 《让全球化造福全球》,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 2 页。
[4] 张宇燕等: 《全球化与中国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版,第 65-68 页.[5] 沈国兵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纾解举措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 (07):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