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策略 黄海燕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黄海燕
[导读] 深度教学课程注重要求中数学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快速、直接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更高效、更贴近知识的本质,只有牢记知识点才能不断有效地运用数理思维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所以探索数学结构思维模式的具体措施是必然的。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黄海燕 362261

摘要:深度教学课程注重要求中数学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快速、直接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更高效、更贴近知识的本质,只有牢记知识点才能不断有效地运用数理思维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所以探索数学结构思维模式的具体措施是必然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促进数学;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数学教学不能只浮于表层,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发展.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并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因此,发展数学的深度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尤为关键。
        一、深度学习的特点
        “层进式”学习是指学习水平逐步提升,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学科素养和能力不断进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和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良好的目标序列设计,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以目标引领学生思维向更高阶发展。而所谓“沉浸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是全身心投入的,全程深入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具有真实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经验,使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组织设计良好的学习材料与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实践研究与问题解决的过程,要在学习中体现创造性。
        二、经历真实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探究学习活动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源泉,不亲历探究学习过程就根本谈不上数学经验的积累。当前很多数学探究活动很“虚”,甚至“假”。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过程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结论。如在教学 “圆锥体积”一课时,我打破传统教学提供的教学学具和教学方法: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模具,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一次,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觉得结论是得出了,但是探究的过程并不深刻。我改变了原来提供的探究材料,给学生更加丰富而且有结构性的材料: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水、沙粒、大米等。我首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在选择前认真思考“哪一组圆柱和圆锥体积有探究的价值”,引导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研究的价值,数学的结论必须在条件充分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然后,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尝试验证之前的猜想,在探究的实验中会发现: “圆锥的体积大约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是“大约”,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水有可能洒出来,沙子或米粒之间有空隙造成了“误差”,使学生对“三分之一”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通过有结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从探究中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反思追问,洞察结构化数学本质
        探究精神是小学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综合素质之一,在小学基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专业教学的广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实践和探索,让更多的学生走上更深层次的数学之路.例如在 “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教科书列出了许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角形,强调矩形的不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原理。虽然学生们对矩形的不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印象,但许多学生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种稳固特性。因此,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先用木板做个正方形,此时,无论扭曲的角度如何,正方形都会弯曲变形。其次,在让学生在正方形里面加两个模板变成很多三角形,这时候不管如何扭转,四边形都不会在发生形变了。在深入实践过程中,更多学生会对正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更深的印象,也会学习如何在生活里使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似地,在平行四边形区域的教学示例,这部分知识是平面几何的重要部分,它继承了矩形知识以及后来梯形知识的基础,在平面图形知识系统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教师将使用“修补”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区域的知识,以便小学生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牢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学生的课堂学习角度来看,实际大家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认识还停留在 S=ah 上。在这类问题方面,数学老师可以对问题换成另一种说法,如为什么把平行的四边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把它分成两部分,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 在切割和修复的两个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 通过变化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认识的深化,积极促进数学结构形态思维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总之,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与形,抛开事物的物理属性,需要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表达,数学抽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抽象是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它是数学素养中的核心,也是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重要体现。课堂是我们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只有让学生长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数学化”地学习、思考,只有在课堂中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张蕾萍.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举隅[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12):46-50.
[2]卢秋丹,林婷.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J].数学通讯,2019(24):26-28+32.
[3]朱长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9):11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