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敖文琴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所注重的已经不在仅限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是扩展到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希望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

贵州省望谟县昂武镇渡邑小学  敖文琴     5523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所注重的已经不在仅限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是扩展到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希望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素质中自然包括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需要进行美学教育,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校开始对于音乐教学,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异常关注。因为,音乐教学的过程对学生审美能力是极为有利的,而审美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所以应该推进教育改革,完善教师进行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的方式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高年级音乐这门课程与其他文化课是不同的,只因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有学生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才能学会,而不是像文化课那样通过对知识点的背记就可以学会。毕竟在小学时,教育部门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小学生音乐方面的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有问题,是不能实现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初衷的,需要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进一步改革。
        1.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1利用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设备已经得到了普及,相信每个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都已经非常完备了。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主要是以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授相关的音乐技巧,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这种方式与一般的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毫无二致,让本该可以让学生放松的音乐课,也变得毫无放松性可言,反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如此一来学生怎么会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没有兴趣,有何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那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兴趣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只是单纯地根据教材进行音乐技巧的讲授,还可以利用完备的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歌曲的欣赏与音乐歌曲相关视频的展现,如此一来视听结合,使学生对于音乐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怎么能不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呢?
        在这里以在五年级音乐课程中所要进行学习的《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为例,在进行学习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几次这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而后再通过相关的情景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最后进行演唱技巧的演示,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会音乐,并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事的结果反映的是能力方面的问题,而做事的过程则发映的是态度方面的问题。唯有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参加课堂学习,才会有学会的可能性,才能更加有机会体会到音乐的美,才会提升他们的的审美能力。而想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的话,就必须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足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的空闲时间内,在学生间展开五年级音乐教材中所喜爱的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调查,将学生们所喜爱的内容标记出来,而后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讲授,同时还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唯有如此,才使得学生有了音乐学习兴趣,才会爱上音乐课程的学习,才可以积极的进行学习,最终才有提高审美能力的机会。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式
        音乐是门艺术性极强的课程,如果想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实现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肯定是一个困难且漫长的过程,这是如果有音乐教师进行辅导的话,肯定会方便不少。倘若以进行五年级的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音乐歌曲的学习为例,那些曲目:《红星歌》、《映山红》、《楼台会》、《嘉陵江上》以及《卡农歌》都是可以进行学习欣赏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欣赏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歌曲学习的进度是不同的,这是比较正常的,这时已经不能根据全班的进度来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了。然而,却可以将那些学习进度大致上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根据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组员的学习能力安排合适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式,这时才可以确保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而保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内容
        音乐学习主要是依据教材,教材的安排还是较为合理的,既有国内传统文化为代表的音乐曲目,又有国外传入的曲目,可以说教学内容是足够丰富的,所以想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增大,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这就造就了双方的文化产生了交融,这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文化交融这本来是一件对双方皆有利的一件事,是可以互相促进彼此的文化都可以繁荣发展的。但是,偏偏一些中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行为,不在认同传统文化,于是一些人是反对学习外来文化的,防止我国最终被他国的文化侵蚀,最终忘记传统文化;然而,想要彻底不学外来文化是不现实的。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讲授时把握好度,不能全部为外来音乐,也不能没有外来音乐,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在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的前提下,在中外音乐歌曲的熏陶之下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4.结语
        审美能力是关乎学生一生的重要素质,它的培养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是从小学就开始了,可以通过进行音乐教学来培养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好学习的计划与教学安排,同时不能忘了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同时要利用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唯有如此,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教育探索,2010(7):180.
[2]廖夏林.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1-102.
[3]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教育教学刊),2010(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