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李爱莲 510545
摘要: 原型范畴理论是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对语言研究及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英语词汇教学、一般现在时教学以及翻译教学三方面为探究方向,为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诠释新理论,提供新启示,以期能够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认知语言学; 英语教学; 启示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方式、概念结构、语义系统、人类知识、文化规约之间的关系,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1975年Rosch最早提出“原型”(prototype)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某一范畴的范例”,此后Lakoff和Taylor提出理想化的认知模型,强调了人的主观认知在范畴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解释语言现象。范畴(化)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认知主体基于体验,对外界事物属性作出主观性概括。根据认知语言学,人们以范畴内的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从而构建具有家族相似性且边界模糊的辐射性结构。本文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的探析,将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实际活动相结合,探讨出一些适用于现代外语教学的新方法。首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是基础,是二语习得的核心任务,于某一个范畴的整个词汇系统来讲,范畴的基本层次词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心理认识上的易辨性、地位等级上的优先性、行为反应上的一致性、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相关线索的有效性以及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等优势(王寅,2006)。因此词汇教学中首先应当注重对基本词汇的讲解,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该基本层次词项和其他衍生义项。其次,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对英语中一般现在时进行剖析,有助于学生对英语时态的学习、理解与掌握。最后,由原型范畴理论衍生出来的原型翻译技巧也让翻译者们有了新的思考。本文拟从词汇、时态以及翻译三大方面来阐述如何将原型范畴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去,期许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二、原型范畴理论
在语言研究中,范畴化是人们以体验、互动、概括与归类为基础,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分类并赋予其语言符号的过程(周璇,2010),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和定位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范畴化形成的过程中所划分的类别,就形成了范畴和概念.因此,范畴化是概念、词义和语言应用的出发点,而范畴和概念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毕丹,2018).Rosch(1973, 1975, 1978)通过一系列研究后最先创立了原型范畴理论,Lakoff和Langacker的许多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原型范畴,进一步发展了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人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范畴连贯性是通过家族相似性建立起来的,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范畴具有开放性,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平等(王寅,2006)。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1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3.1.1上位范畴、下位范畴与英语词汇教学
人们是通过基本层次范畴来认识世间万物事物以及理解世界的,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基本词就是这一范畴的原型,英语词汇教学首要学习和掌握的应是基本层次词汇的基本义项。基本层次范畴可以从上、下两个层次分别衍生出上义层次范畴和下义层次范畴。上义层次范畴能够突出并且集合所属成员明显的共有属性,而下义层次范畴能够区分特别的、具体的的属性,下义属范畴成员的共同属性构成上义范畴.范畴形成伴随着词汇范畴的产生,形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基本层次范畴词汇获,上义范畴词能够获得基本词大部分属性,例如,flower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本身没有具体指出是哪种花卉,人们只能通过rose, lily, carnation等具体类别及其属性来感知flower。这里flower就是rose, lily, carnation这些基本范畴词汇的上义层次范畴词汇;下义范畴词汇则是对基本范畴词汇进行的划分,如,rose这一基本范畴可以切分出blue rose, white rose, red rose等等,而这些词汇则可被称为rose的下义层次范畴词汇。
通过对范畴等级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基本词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范畴化学习,不断扩大词汇的辐射范围,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3.1.2 对一词多义或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多义词,是指拥有两个或是多个义项的词, 它普遍存在于所有语言,进一步体现了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范畴化。在认知语言学中,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会导致词义不断发生变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多义词的其它义项都是在其原型词义的基础上向四周扩散,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范畴内成员义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词义辐射范畴。多义词一般借助隐喻和转移来扩展其本身的意义范畴。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多义词时,可重点讲解多义词的原型意义,必要时补充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手段,促进学生对多义词的整体感知,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而后通过词义的相互联系性,以词汇扩展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该词汇的多义义项,,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最终减轻学习词汇的时间和精神负担,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因此,英语词汇的教学,首先应从基本范畴词开始不断扩大学生词汇量,使其基本功知识更加扎实。其次重视多义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多义词项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能够根据不同语境去判定该词汇所体现的意义。最后要适当提高学生对转喻和隐喻的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转被动记忆为主动联想记忆,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2 对英语一般现在时教学的启示
Yule认为,时态不仅是时间上的距离,更是说话人心理上与发生事件的距离.前者指的是事件发生时间与该事件被谈论时间之间的距离;后者是指说话人心理上感觉距离事件发生时间的远近(Yule, 2004)。也就是说,英语时态的学习和使用具有一定主观因素。
英语一般现在时态具有三个基本用法以及两种特殊用法。前者最基本的用法包含表示现阶段存在的状态、特征或心理活动,如:I have a lovely cat.;或是现阶段经常性或习惯性动作,如:I always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亦或是说话当下瞬间发生并完成的动作,如:Look, I put the books into my bag..后者包含了一般现在时表将来,表示预先安排或确定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如:My flight leaves at 10 this morning.:以及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又称“历史现在时”,意在使人觉得过去发生的事情如现在发生或动作虽发生在过去但其结果依然在发挥作用,如:1992——he starts his first company.。通过内在的家族相似性,一般现在时这五种看似无关的用法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它们所提到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都离不开与现在时间的联系.在一般现在时的三种基本用法中,说话时间与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在表示将来和过去的用法中,是说话者心理上主观地将动作发生的时间与现在说话时间联系在一起,以强调对事先计划或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确定性亦或是想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具有生动性(毕丹,2018)。因此,教师在讲解一般现在时的五种用法时,可利用这五种用法“与现时紧密联系”这一家族相似性,向学生更加深入讲解各种用法的实际使用与所表达的含义,加强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的理解,能够更加系统准确地使用一般现在时的各种用法。
3.3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是范畴制定者在特定话语体系的约束和指引下对事物的内涵和外延所进行的一种符号“切割”,不同的语言体系,不同的认知主体对对象世界会做出不同的建构或划分,形成不同的范畴网络(贺爱军, 2016).而翻译的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译者的作用在于促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保证交流的顺畅进行.但由于作者和译者的生活体验不同,认知能力相异,因此在翻译中几乎不可能实现绝对的翻译对等,存在的只是翻译中的对等原型和对等变体,两者一起构成了一个翻译对等群。对等群中每一成员的地位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处在不同的层级,有的属于核心概念的表征,我们称之为翻译原型,有的则是以翻译原型为参照点建立起来的翻译变体。翻译变体根据与翻译原型的家族相似性而聚合为同一对等群。
认知主体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的熏习,形成了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表述方式,再加之中英两种语言话语系统不同,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寻求绝对的“对等”可以说是不可能的。绝对的对等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系列对等群。对等群中各个成员地位并不平等,而是处在不同的层次,有的是核心概念的表征,我们称之为对等原型,有的则是以对等原型为参照点建立起来的对等变体。同一源语词汇可以具备多个对应的翻译,具有家族形似性的所有意义项都可以成为某一原型概念的“合法”对应项。
英汉两种语言缘于不同的人文背景,作者和译者又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因此,要追求英汉互译的绝对对等不切实际。切实可行的是在译语中探寻目标语的翻译对等群,然后区别对等群中哪些是翻译原型,哪些是翻译变体,解读翻译原型的必然性与翻译变体的合理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出翻译绝对对等的认知误区,也才能理解多种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四、结语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化是人脑的一种认知能力,人们根据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人的主观认知概括而对世间万物进行了分类和范畴化。本文通过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一般现在时教学以及翻译教学三方面的应用对该理论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对传统英语教学输入新的想法,对其有所裨益,但英语教学涉及到多个方面,希望今后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及探索,为我国英语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寅. 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88-168.
[2]周璇.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教学——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例[J]. 济宁学院学报,2010(6):82-86.
[3]毕丹.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一般现在时. 成功[J]. 2018.
[4] G.Yule.Pragmatic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 贺爱军. 翻译对等的原型范畴理论识解[J].外语教学, 2016,37(5):107-110.
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使用理论下商科特色民办院校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研究》(编号2018WQNCX29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混合式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编号2018JG07)阶段性研究成果。